张振 张基婷
山东协和学院 250109
摘 要:文章结合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基本思路与举措,分别从政策培养体系、部门联合培育、学生参与兴趣、资源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我校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改革思路进行了解读,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发展
一、引言
2010 年,我国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创新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校如何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燕山大学高度重视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我校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办学实际,全方位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夯实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教育平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学校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技能拓展及素质修养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我校搭建了全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促进,融合成有机的整体。我校制定了双创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学科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发明专利等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并取得成果,可以通过我校“双创教育与学业指导系
统”提交证明材料进行申请,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进行认定后即可获得与之对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第二,强化教师教育职责。为贯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人才培养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本科生双创教育及学业导师制,学校制定了双创教育及学业导师制实施办法,有效地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指导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我校教师对创新创业
相关活动进行指导可获得对应工作量奖励,同时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者重要学科竞赛获奖,在其申请职务高聘时享有相应的加分政策。
三、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第一,完善“众创空间”。我校的“众创空间”已被评为国家级,并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纳入。“众创空间”为我校学生创业提供了全方位和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实力、专家团队,依托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扶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学生的项目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等服务。我校至今已有30多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
我校还依托大学生科技园,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资助在校和毕业的学生在创办实体企业或虚拟公司,提供从新产品创意、企业管理到市场营销的网络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第二,建设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基地依托经济管理学院,把理论教学和创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创业之路提供全面服务。基地为在校学生培养创业思维能力,通过对项目进行培育与遴选、创业资源引进与配置、创业项目推送与孵化、创业资讯整合与分享等创业需求服务,力求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符合行业需要和市场规律
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并得到市场层面的专业化、实战化辅导,助力优秀团队或优质项目实现与创业市场各类资源对接、企业化经营和融资上市。我校支持各学院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并结合就业市场寻找外部资源的支持。
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第一,鼓励参与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全面开展和深化学科竞赛、专业技能展演大创项目等活动。学校通过推行“一院一赛”等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力支持各学院开展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专业技能展演”,以专业汇报演出、情景案例模拟等形式,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体验度和参与度,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第二,推进交流互动。学校每年定期举大学大学生创新论坛,为学生提供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的机会,同时对本年度大创项目结题优秀的项目给予表彰。
五、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校每年都专门划拨创新创业专用资金,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我校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同时还对我校现有的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以及自主创业等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业促进会、学生创新协会等管理组织机构和学生社团机构,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提供了高效的运作模式 [1] 。此外,我校依托大学生科技园,建设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平台及政策功能,扶持师生创新创业;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校下一阶段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学科竞赛成绩日益优异。我们坚信,创新是创业的原动力,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我们要让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把创新创业精神溶入到每一位学生的血液里。
参考文献:
[1] 李文莉. 基于创新创业理念的多元联动型学生学业评价模式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