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爱 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 阐述了ABO血型与Rh血型在分型,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产生方式、种类数量及分布,控制抗原合成的基因座位数量和位置,血型抗体种类,血型鉴定方法,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时机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ABO血型 Rh血型 比较
ABO血型与Rh血型最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两个血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输血前必须鉴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ABO血型与Rh血型。但两种血型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1 分型不同
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A和B抗原的有无,分为4种类型:只含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含A与B两种抗原者为AB型,A和B抗原均不含者为O型。Rh血型依据红细胞膜上D抗原的有无,划分为两种类型:含D抗原者为Rh阳性,不含D抗原者为Rh阴性。
2 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及产生方式不同
ABO血型抗原是糖链,Rh血型抗原是蛋白质。蛋白质抗原直接由血型基因控制产生;糖链抗原,先由血型基因控制产生糖基转移酶,再由糖基转移酶催化产生。
3 血型抗原的种类数量与分布不同
ABO血型抗原有4种,其中最具临床意义的是A、B抗原。Rh血型抗原有52种,其中临床意义较大的有C、c、D、E、e等五种。在这五种抗原中,又以D抗原的临床意义最大。由于在所有血型系统中,Rh血型系统的抗原种类数量最多,所以Rh血型系统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的血型系统。
ABO血型抗原除分布在红细胞上,还分布在白细胞、血小板、上皮细胞、分泌液中,而Rh血型抗原只分布在红细胞上,是红细胞的专属抗原[[[] 张印则,徐 华,周华友.红细胞血型原理与检测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10,197—198]]。
4 控制抗原合成的基因座位数量和位置不同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控制ABO血型抗原合成的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的单一基因座位上,控制Rh血型抗原合成的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的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位上。
5 抗体种类不同
ABO血型抗体既具有天然抗体,也具有免疫抗体,而Rh血型抗体主要是免疫抗体,天然抗体极少[[[]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9—283
指导教师: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
]]。天然抗体是指人或动物未经明显感染或人工注射抗原而天然存在于体内的各种抗体,出生后2~8个月即出现在体内,多属于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免疫抗体是指后天接触抗原而产生的抗体,多属于IgG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ABO血型系统中的抗A和抗B抗体为规则抗体,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不规则抗体。抗A和抗B抗体的存在遵循Landsteiner规则,故被称为规则抗体。Landsteiner规则是指如果某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没有A或B抗原,那么血浆中就会存在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而其他血型抗体,当其对应抗原在红细胞上不存在时,在血浆中不一定存在,故被称为不规则抗体。如Rh血型系统的抗D抗体为不规则抗体,因为Rh阴性者,虽然其体内不存在抗D抗原,但其体内不一定存在抗D抗体。
6 血型鉴定方法不同
在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中,ABO血型鉴定需要进行正定型和反定型。正定型是用已知A和B血型定型试剂测定红细胞有无相应的A或B抗原。反定型是用已知ABO血型的红细胞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ABO血型的抗A、抗B抗体具有天然抗体,其存在具有如下规律:A型者只存在抗B抗体,B型者只存在抗A抗体,AB型者抗A、抗B抗体两种抗体都不存在,O型者存在抗A、抗B两种抗体,所以反定型可起到纠正正定型错误的作用。
Rh血型鉴定只鉴定D抗原是否存在,并不鉴定抗D抗体是否存在。Rh血型的抗D抗体是免疫抗体,其存在的规律是:Rh阳性者,不含有抗D抗体;Rh阴性者,若曾经输入过Rh阳性血或孕育过Rh阳性胎儿,则可能会产生抗D抗体,否则不含有抗D抗体。当对D抗原的鉴定结果是不存在时,无法通过鉴定抗D抗体是否存在来进行验证,因而Rh血型鉴定不鉴定抗D抗体是否存在。
7 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时机不同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被大量破坏所引起的反应。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理是: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导致红细胞被破坏。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其原理是:母亲所产生的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被破坏。
ABO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第一次输血时即可发生,因为体内存在天然抗体。ABO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约40~50%发生于第一胎,因为A或B抗原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存在于细菌或疫苗上),母亲在孕育第一胎之前,已经在这些抗原的刺激下,产生了IgG型免疫抗体。
Rh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不发生于第一次输血,因为体内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的受血者输入了Rh阳性血液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产生免疫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即可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Rh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一般不发生于第一胎。Rh阴性母亲孕育第一胎时,如果胎儿为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但由于产生的抗体数量较少,因而不容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但第二胎仍然是Rh阳性时,所产生的抗体数量增多,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若Rh阴性孕妇曾输过Rh阳性血液,或曾因Rh血型不合流产,即使第一胎也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