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于冉冉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 要:步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此,必须要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国家的发展和進步。创新是发展进步的重要要素,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成为了新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策略
一、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的生产、创新的根本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
教育,如何提高作为人才主力军一一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成了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陷入误区,真正找到确实可行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质高、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气氛,能够对于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要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高校可以模拟市场条件,开展小型的创业大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亲身的实践当中,体会创新创业的乐趣,提高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倡导创新创业精神,将这种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下去,增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参与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2.提供发展平台
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方法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要建立起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注意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电子教案,多媒体、现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要求教师扩宽视野,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积极倡?Ы萄Х椒ù葱隆J箍翁媒萄?模式真正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
3.??优化创新创业课程
????????对于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来说,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角度出发,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学校要将创新创业课程深入到大学生所学习的各类课程当中,在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基础教育等多种类型的课程当中均渗透创新创业的元素,强化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学校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此外,高校还要注意在其他课程当中渗透创新创业的观念,加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解读当前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必备的常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创新创业,在实践当中学习,探索出更加适合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之路。
4.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调整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在专业设置中,我们应加大调整力度,努力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将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及三大产业带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压缩社会需求小、就业差的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加强专业的适应性。要建设一批有影响、水平高、有特色、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为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诚信勤勉、吃苦耐劳、服务客户、积极创新、团结合作、服从服务公司等基本职业素质;训练学生办事认真细致、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感知风险的敏锐性、分析风险的严谨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公文写作、文件处理等职业技能,学院应加强实训环节的管理及教育工作,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5、对实行多种学生奖励办法。
双创既然是创造性的,就必然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失败意味着丢脸,失败意味着损失,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心理上可能难以承受。也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经济上也可能难以承受。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进行双创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必须弘扬创新创业的正气,对创新创业的成功者必须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者应该给予更多释放压力的机会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6、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
第一课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第二课堂不仅生动活泼,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包括组织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这种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或让成员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并经常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加速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必须要发展的教学内容,高校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作者介绍:张海燕,女,山东协和学院,会计专业
指导教师:于冉冉,女,汉族,山东协和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