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崔琰 李慈鸣
[导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高校的光荣使命,文章阐述了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同时以应用型高校一南京工程学院为例,。

        崔琰 李慈鸣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高校的光荣使命,文章阐述了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同时以应用型高校一南京工程学院为例,通过提供有效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完善相关配套的服务,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培养面向工程-线和较高工程素养,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
                
        一、概述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他发表讲话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面前重要紧迫的课题,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 -步明确了高校作为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摇篮的责任担当,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必要性和关键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在办学资金,思想意识,师资力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制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基础落后,发展缓慢。
        2.资金和政策制度保障不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政策制度的保障和资金的投入也不积极,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
        3.教育形式及内容创新不够。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验和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偏向于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政府政策法规以及案例分享等,学生缺乏直感式的学习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主要以课堂授课、进行专题讲座等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形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流于形式,不受学生喜欢。
        4.实践教育平台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上由于思想意识制度保障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够,众创空间、孵化器基地建设不完善或利用率不高,学生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教育平台的历练,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低。
        5.师资力量不足。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I程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虽然大多数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但由于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和锻炼,造成了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准备,上数量不足,而且知识水平与结构也很难符合理论和实践的全方位要求。同时中国大学生创业目前面临的两类问题: 一是由于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比较稀少导致的创业数量问题,创业大学生占全体大学生比例相对来讲是较低;二是由于能力问题导致的创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初创企业还是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创新技术含量不高。
        三、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面前重要紧迫的课题。具体做到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探索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区域化定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来助力大学创业教育实践。
        (一)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来要培养较强社会责任感、求实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知识导向型”教学向“创新导向型"教学转变,从过去的知识传输型教学转化为学生能力本位.创新创业本位。探索构建出“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四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杜绝创新创业课程的装饰性和应景性,从根本上避免教学过程中的‘走过场”。
        (二)学校建立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来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帮助和支持更多大学生实现创新活动和创业根据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指导意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台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细则,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例如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创新创业孵化基金,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建立弹性学分制或者创业休学制度,给学生暂时离开学校进行创业的机会,做好返校复课相关课程和培养计划的对接,结合行业企业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以及提供的创新创业孵化基金.保障、引导、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构建一支既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在内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挂职科技镇长、教授博土进企业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走向社会了解行业,支持教师考取相关行业或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聘请企业优秀工程人员担任顾问及客座兼职教师。让工程能力强的‘双师型’老师有思维和能力来培养创新型学生。
        (四)搭建多形式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园"等,建立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引企入校和培植驻校企业等,有学生实践实习功能,也有科技研发功能,同时面向社会服务功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多形式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空间。创建开通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网,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课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众创空间是创业教育的新型平台,众创空间是为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民化、全要素开展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的新阶段,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将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教育主旋律和时代发展最强音。通过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实施协同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着力构建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辅导工作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和项目孵化支持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扶持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本市场支撑体系,引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