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洁 张凯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邮编 25010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
方法:选取济南某医院收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卫生宣教及产后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康复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产妇产后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更加关注。女性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减弱、阴道松弛,需要及时恢复,否则会影响女性的性功能,同时还会导致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据调查显示,我国生育女性中有40 %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2],这再次说明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从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尿失禁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56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8 例。观察组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8.56 ± 1.36)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为(37.92 ± 1.26)周;对照组中:年龄 21~37 岁,平均年龄为(28.74 ± 1.65)岁;孕周为 36~39 周,平均孕周为(38.61 ± 1.05)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 (1)两组产妇入组前均接受妇科检查, 各项指标均为正常[3];(2)基本资料完整,可完成治疗和随访的调查;(3)本着知情和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本研究,所有产妇均积极配合完成研究。
1.1.2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缺失;②合并严重尿失禁、生殖系统感染等易影响研究结果类疾病;③产后存在月经来潮及恶露未干净;④盆底功能完全丧失且神经支配无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阴道哑铃让产妇做一些简单的收缩肛门动作,以锻炼产妇的肌肉感觉和收缩功能。每日进行1次,每次15 min,每个收缩时间不小于3s,共训练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的生物反馈电刺激,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所示:治疗前让产妇排尽大小便, 经医护人员的指导,让产妇学习掌握正确、有效盆底收缩方式,做到盆腹协调,避免错误收缩臀肌或腹部用力。使用法国 PHENIX 神经肌肉生物反馈治疗仪,产妇取截石位插入阴道电极,根据其感受通过(+)和(–)键调整电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Ⅰ类肌纤维,刺激频率维持在 8~ 33 Hz,脉宽 320~740 μs;Ⅱ类肌纤维刺激频率维持在 20~80 Hz,脉宽 20~320 μs。每次训练 20 min,每周 2 次,10 次为 1 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1)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采用会阴肌力测定法评价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评估方法为 5 级评分法。以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力提升3级以上作为治疗显效;以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提升至1~3 级,作为治疗有效; 以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无明显变化和改善,作为治疗无效。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的夜尿次数、阴 道肌电电压进行统计,并对两组产妇的各项计量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x ± s 表 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n = 50,n (%)〕
2.2 两组产妇的夜尿次数、阴道肌电电压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 2 两组产妇的夜尿次数、阴道肌电电压比较(n = 50,x ± s )
3 讨 论
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是指盆底肌肉、筋膜、结缔组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病症,常见因素包括盆底支持组织缺陷、盆腔疾病等。目前盆底功能障碍已经成为常见妇科病,其中部分患者由分娩导致,调查显示产后42 d女性产生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概率超过50%;盆底肌在分娩过程中受到过度拉伸的影响,周围组织及肌肉群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产后无法对盆腔内器官进行有效支撑,最终出现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症状及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对其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产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调节产妇的躯体功能和内脏功能,测定阴道收缩压,并有效识别特定肌群,形成条件反射,使产妇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锻炼,以治疗和修复受损的盆底肌,从而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 提升产妇的身体质量。
综上所述,利用生物反馈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可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饶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1):1763- 1764.
[2]邓梅珍.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2): 37-38.
指导老师:张凯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