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张艳 王雪山
[导读] 摘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驻马店卷烟厂
        摘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文章通过对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揭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引发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引言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深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彰显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员工争先进、当标兵,把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到个人成长上。
        1 对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要求,给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新时代的奋斗方向,也是加强和改进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
        1.1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劳模精神源于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精神,是劳动者对工作的态度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表现,是广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在我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劳动模范,如:“油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劳模身上集中体现的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等一系列优秀品质永不褪色,并将会更加的丰富和完善,成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载体、引领时代发展的旗帜和塑造劳动精神的标杆。
        1.2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源于劳动者对产品质量的精致追求、对精湛技艺的代代传承、对匠心的专注和执着,以及整个社会崇尚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和价值理念,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唐三彩、北宋的汝瓷、明清的丝绸等,都积淀着古往今来工匠们薪火相传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汇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和工作态度,引导人们树立恪尽职守、认真负责、敬业专注、创新创造、不断突破自我的职业道德理念。
        2 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使命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辉煌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最终要靠“人”来完成,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工匠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流砥柱。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更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运行质量,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竞争。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其所孕育的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的旗帜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提升全社会的勤奋作为、创新发展意识,增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也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不竭动力。


        3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
        3.1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应该看到,现在有些员工受社会上浮躁化、逐利化的错误思潮影响,对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尊崇感、认同感缺乏,向劳模工匠学习、看齐的动力不足。直面这些现实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先进的浓厚氛围,让劳模和工匠成为广大员工的精神旗帜和工作标杆。为此,要求我们提高政治站位,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指示要求和方针政策,让员工感受到这个时代是属于劳动者的时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重要性;培养、选树先进典型,深入挖掘身边的模范和工匠的优秀特质,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广大员工深刻领悟劳动的丰富内涵,领悟创新创造的价值,并把它与新时代的“奋斗幸福观”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理念,激励广大员工争先进、当标兵、创一流。
        3.2 不断深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要紧跟时代需求,注重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职工队伍为目标,积极搭建员工成长平台,拓宽成长通道,实现职业价值,把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到个人成长上。一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员工能力素质。根据职工岗位需求,积极进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使员工通过各类职业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视野,达到学历与能力相匹配。二要注重青年员工的教育培养,厚植中坚力量。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做实人才成长托举帮扶工作,不断为青年员工“充电输能”,鼓励员工在职继续学习深造,取得相关学历和资格证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管理、技术、技能岗位人才。三要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职工伦理道德、职业精神等人文素养的培育,培养员工正确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指引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行为准则,为工厂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强、敢创新、有干劲的新时代能工巧匠,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心骨。
        3.3 彰显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以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导向,以培养、选树劳模、工匠为重点,强化一线员工技能提升,加快专家型技术队伍和工匠型技能队伍建设,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风尚。一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科学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的引领辐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导师带徒、技能培训和对口技术交流等活动,推动新一代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二要大力抓好劳动和技能竞赛,搭建员工建功立业平台。要把开展好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不断拓展、丰富竞赛范围和竞赛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的激励保障、考核评价机制,使劳动竞赛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三要加大激励力度,以此最大范围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与竞赛,着力形成比干劲、比效率、比质量、比技能的磅礴之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焕发劳动者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是广大劳动者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打造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引导劳动者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价值,同时,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实现经济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2] 乔东,李海燕.新时代劳模和工匠精神的新内涵.现代企业文化,2018(000)001.
        [3] 郭靖超.浅论新时代工匠精神及其培育与弘扬[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No.132(3):161-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