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王朋朋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王朋朋
[导读]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济南千石山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样才能建立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早期城市大部分都是在河流附近选择的,如中国黄河、俄罗斯多瑙河、印度恒河等。水资源决定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繁殖。水质作为水资源可用性的直接属性,好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世界上任何国家、地区、各领域对水质都有自己的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水质的要求也在提高。
        基于此,对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但是排放区域分散,使得污水收集变得非常困难。建筑工程生活污水的污染物分布不均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几乎没有有毒和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这些特征与城市生活污水完全不同。建筑工程房屋分布不集中,地形复杂,经济和管理水平较低,因此人们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建筑工程地区的特点,根据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情况采取适应性措施,选择成本低、维护方便、处理效果明显的污水处理技术,这对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处理十分重要。
        1存在问题分析
        1.1治理力度不足
        近年来的环保工作更侧重于城市工业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建筑工程地区水体污染问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控制力度不足。建筑工程居民受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对环境保护和治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了解。在调查中,大多数村民认为环境保护工作与他们无关,环境保护不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环境治理氛围下,建筑工程居民参与意识低,建筑工程环境污染控制效果较差。
        1.2治理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
        一是建筑工程生活污水治理实践滞后于绿色发展理念。一些领导干部对建筑工程生活污水治理规律把握不足,对治理难度考虑不充分,不注重前期摸底调查,与村民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方案设计不科学。村民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仍未改变,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二是由于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没有形成运营管理长效机制。苏南等地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县能够逐年推进治理,但苏中、苏北大部分地区市级财政投入很少,县级财政主要保障乡镇污水处理,建筑工程污水治理投入较少,导致乡镇和村负担重,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设备特点
        为了便于对建设工程生活聚集地区生活污水少、水质相对稳定的特点进行使用和管理,整个系统采用设备模块集成,组成A2/O-MBR膜生物处理工艺,同时有效去除有机物、氮、磷。膜出水悬浮物很低,可以通过紫外线消毒后直接用于喷雾、灌溉、卫生间。具体处理过程是肠内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流入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污水首先进入流入网井,阻断大杂质,然后进入集水池缓冲区。缓冲后通过泵定量提升到生物处理系统,在有氧环境下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利用内循环去除硝化-反硝化氮。微生物处理后,混合液进入MBR膜组件池进行泥水分离,清水消毒后重新用于肠内生产。少量的生物污泥定期运往环保车外。处理完该设备后,水质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直接排放表面。
        3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策略
        3.1人工生态湿地法
        人工湿地具有出水水质好、生物安全性高、污染物去除力强、建设和运行成本合理、管理方便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恶臭水体处理中。建筑工程污水中存在动物粪便、农药残留等物质。人工湿地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地表湿地和地下湿地。地表湿地可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效去除有机物,并通过过滤和沉淀有效去除悬浮物。地下湿地分为水平地下和垂直地下湿地。

水平湿地是指从填充床一端流入污水并从另一端流出净化后水体,而垂直湿地是指污水从填充床表面垂直流入底部并通过扩散和植被转移进入深层填料区域。湿地中的植物可吸收水体中氮和磷,并实现反硝化和除磷效果。植物根部促进氧转化并增加填料氧含量,可促进湿地快速分解污染物。当前建筑工程地区通常将垂直地下湿地和水平地下湿地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能力,达到更好的脱氮效果。人工湿地投资少、节省电力、运维成本低,特别适合在建筑工程地区广泛使用。湿地建设成本和处理成本低于污水处理厂,每吨废水运行成本仅为0.15元。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染物大幅降低,可作为农业灌溉水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水地区灌溉问题。
        3.2V型滤池
        V型滤池结构复杂,对设计、土建施工以及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运行效果。V型滤池在气水反冲洗过程中,局部区域存在喷涌现象,反冲洗效果较差,反冲洗时,因H槽斜率设计偏低(设计斜率45°)带走大量滤料,对后续工艺管道和设备存在磨损。现有V型滤池V型槽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造成预留口破坏,使滤池反冲洗孔不在同一平面且大小不一,导致水洗时对浮渣的去除效果不理想。V型滤池运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计考虑不足和施工阶段忽视导致,在后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议增大H槽斜率,由原来的45°增加至60°以上,防止气水反冲洗时滤料流失。V型槽可选用不锈钢成品V型槽,既能保证滤池反冲洗的均匀性和冲洗效果,同时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安装精度。
        3.3NH3N、TN去除
        根据学术界的许多研究结果和国家相关规定,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当装载量必须为≤0.15kgBOD 4kgMLSS d时,可以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同时,如果碳源充足,污泥负荷低于0.10kgBOD 5kgMLSS d时,水中所含氨氮浓度不能超过8mg/L,TN浓度不能超过12mg/L。如今,鲜花草主要用于氧气/好氧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也就是说,氧气段的溶解氧速度太低,脱氮效果不好。因此,为了加强生化池的脱氮人,对后续阶段进行追加脱氮,在不改变原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池塘增加硝化、脱质物,利用充足的曝气、碳源增加、缺氧段实现脱氮,使NH3N、TN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4土地处理
        污水土地处理是一种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工程处理技术,可将自然生态净化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利用土壤植物系统和人工调控的综合调控作用,然后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进行吸收和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并且可以有效利用污水中的氮磷,实现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利用土壤清洗床对分散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土壤清洗床可有效去除COD、TN、氨氮和TP,COD去除率一般为70%~90%,TN和氨氮去除率超过50%,TP去除率可以达到60%左右。人们可以利用地下浸出系统处理建筑工程污水,主要污染指标具有较好的去除率,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单户污水处理。土壤处理技术类型灵活多样,有慢滤、快滤、地表漫流和地下渗滤等系统,具有工程简单、投资成本低、控制方便和效果恒定等优点,同时其面积大、水力负荷低、季节性影响大,土壤堵塞严重,可引起地下水污染。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生活采集地区生活废水资源化分析,根据建设工程生活采集地区的特点,根据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要求,及时调整了地区生活废水资源化方法。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很高的有效性。设备标准化,治理效果稳定,可以解决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赵雨.新形势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2]安鑫悦.服务业公共建筑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孙全民,绿色建筑生活污水LM处理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南方流域生态治理研究院,2018-05-18.
        [4]陈科桦,王杉月.生活污水的回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7):44-46.
        [5]吕慧瑜.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