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室内覆盖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邹良营
[导读]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数据业务发生于室内。
        广西华南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数据业务发生于室内。而5G凭着其具有更高传输速率、更高容量的优势,能够实现显著增强用户体验,提高业务接入速度,因此,研究并解决5G室内覆盖和容量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就5G室内覆盖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对5G室内覆盖方案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5G;室内;覆盖;方案;
        一、5G室内覆盖需求
        据4G移动网络数据分析表明,发生在室内区域的移动宽带业务流量大约占总流量的70%左右。也就是说,运营商大约70%受益来自室内覆盖。伴随5G业务种类持续增多和行业边界不断扩展,未来超过80%的移动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随着购物扫码支付、万物互联、娱乐视频等新兴业务的崛起,一些重要的区域,比如校园、大型商业区、停车场、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室内覆盖效果,否则运营商将会失去竞争力,进而丢失客户。在这些人口稠密区域的众多应用场景中,对5G网络的覆盖范围构成了巨大挑战,室内网络的需求尤为明显,迫切需要解决5G的室内覆盖和容量问题。因此,运营商室内移动网络能力至关重要,是5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当前5G室内覆盖面临的挑战
        1、高容量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高清视频、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越来越多的移动新业务对网络提出了大带宽、高容量等刚性需求,快速增长的高容量需求对室内移动网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高频段下室内覆盖不足。为了满足容量要求,5G要求超大频谱带宽,故5G移动网络将部署在更高的频段和毫米波频段上。与4G网络使用的3GHz以下的频段相比,5G移动网络部署高频段后,其宏基站信号在穿墙覆盖室内场景时会有更大的链路损耗。通过室外5G宏基站信号穿透进入室内来完成室内覆盖将非常困难,要想提供优质的室内5G业务,需要在室内建设专门的室分网络[1]。
        3、传统室分系统智能运维困难。传统室分系统无法可视化监控,需要人工到现场进行维护。而5G网络采用超密集组网,致使其5G室内网络设备数量庞大,如何实时监测5G室内网络海量设备和其他网元设备的工作状态,如何自动根据周边信道条件和用户密度进行自动优化分配网络资源,如何做到网络的可视化运维和故障自动诊断愈合,是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必须要考虑的运营成本问题,因此,如果5G网络设备不能实际智能运维,将会成为5G网络发展的障碍。
        4、能耗管理要求更高。5G时代,万物互联而需要连接大量设备。而大容量、可视化管理与运维的5G室内设备因采用了超密集部署技术,大量有源设备的部署带来了电源能耗的挑战,对运营商的设备能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5G室内覆盖建设原则
        当前,4G网络的室内覆盖方式,主要为分布式天线系统。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向5G方向发展,室内覆盖在部署问题上,面临着容量高速增长。同时,5G网络采用高频毫米波段进行覆盖,在传递过程中的穿透损耗很大,致使网络传输距离不送。而传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新型组网方式,来保障5G室内覆盖效果。因此,5G室内覆盖必须遵循灵活、智能、高效的建设原则,同时要坚持经济性建点,兼顾覆盖范围和覆盖容量,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减少部署过程工作量,高质量建设5G室内覆盖网络。
        四、5G室内覆盖方案选择
        1、传统室分覆盖方案。传统室分网络始于2G / 3G网络时代,主要用来解决室内信号弱覆盖问题。随着网络制式的更迭,无源器件、天馈系统等越来越不适合高频段、高阶调制、MIMO(多输入多输出)多通道等网络演进需求。传统室分的射频电缆和耦合器等不支持5G的C-band和毫米波段,需要重新部署。而在室内重新部署新的射频电缆成本很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空间部署。比如4x 4MIMO需要部署4根馈线、4套器件和天线,工程无法落地,还会导致链路不平衡,引起性能下降。

另外,传统室分不提供可视化和智能化运维,人工成本高,故传统室分网络不能很好地向5G网络平滑演进[2]。
        2、室外站覆盖方案。该方式将室外站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适用于低流量和较小面积的室内盲区覆盖,在市郊非热点区域使用较多,直放站也是属于此类覆盖方式。在室外站容量富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室外站信号直接引入到室内的覆盖盲区,解决室内的盲区覆盖问题。但如果采用室外站覆盖方式进行5G室内覆盖,那只能通过不断増加室外站来实现,必然面临机房资源、传输资源、站址资源等多方面挑战。除此之外,室外站覆盖不易维护,室外站布局一旦发生改变,将会对网络覆盖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室外站覆盖不适用于5G网络室内覆盖。
        3、Small Cell(也称之为小基站)覆盖方案。Small Cell是一种低功率、集成的无线接入节点,使用了智能化技术,是利用智能化技术对传统蜂窝网络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建筑物内部以及外部增加Small Cell,能够解决室内盲区覆盖问题,使得信号能够覆盖建筑物内的全部区域,而且能够吸收较多数据流量与热点[3]。与前面两种覆盖方案进行对比,Small Cell 是更好解决室内覆盖的方案。Small Cell覆盖具有不需要机房与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大容量网络覆盖需求等特点,而且Small Cell设备集成度高,站址和应用场景选择灵活,能有效满足室内网络覆盖与容量需求,无需额外配套设施,节省了网络建设成本。
        五、5G室内小基站覆盖设备选取
        5G室内小基站覆盖主要使用Femto Cell和Pico Cell两种设备。Femto Cell是一种低功率、具备小范覆盖能力的设备,初期用于部署家庭环境的无线接入点,可为用户提供高速、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有着较强的自配置能力,是室内热点区域覆盖方案的首选。而Pico Cell是低功率紧凑型小基站设备,常用于企业或公共室内区域,因其具备较强的覆盖范围能力,也可部署在室外环境中。小基站设备按照功率划分,可分为瓦级小基站和毫级小基站。(1)瓦级小基站:发射功率为1~10W,通常为一体化设备,集成BBU(基带处理部分)+RRU(射频部分)+内置天线,支持光纤、五类线、无线等多种回传方式;(2)毫瓦级小基站:发射功率为10~250mW,常见设备形态为一体化设备和Pico RRU(做RRU需远端连接BBU),支持光纤、五类线、无线等多种回传方式。
        六、5G室内小基站覆盖应用场景
        1、Femto Cell应用场景。它主应用于写字楼、宾馆酒店、高校宿舍楼、家庭住宅等相对封闭的室内场景,以保证室内覆盖效果,并解决室外站室内覆盖难问题。在楼字密集区域内,无线规划工作是难题,简单地提高室外站功率无法解决问题,加上5G工作频谱多数分配在更高频段,穿透损耗大。Femto Cell因势而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一个 Femto Cell可以解决lO0~200平方米室内覆盖问题,并起到分流室内数据业务的作用,有效减轻了室外站的负荷。
        2、Pico Cell(微型小基站)应用场景。它主要应用于交通枢纽、商场、大型室内场馆等空旷的室内场景,其发射功率为0.1~5W,覆盖半径往l00m左右,与主要面向个人或者家庭的Femto Cell不同的是,Pico Cell可以为政企客户提供运营商级的覆盖。从技术上看,Pico Cel1支持多种回传方式(包括电口、光口),其部分产品与WiFi设备整合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做到随插随用。
        七、结语
        总之,5G室内覆盖问题是当前5G网络建设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达到5G网络深度覆盖建设,以及满足用户良好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要求,相关工程建设者必须结合实际室内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适合5G网络室内覆盖的方案进行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姚美菱、张星、张志平、李莉 曲文敬.5G室内覆盖系统的探讨[J]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19(07)
        [2]舒文琼.新型数字化室分系统已成中国移动5G时代主流[J]通信世界.2018(19)
        [3]王冬冬.浅析5G网络室内覆盖的解决方案[J]卷宗.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