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土地规划利用研究 刘亚萍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刘亚萍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3
        摘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提升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开展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并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土地的规划利用,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土地规划利用
        引言
        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解决策略是新时期内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有效途径。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概述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确保土地资源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会对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造成损害,使得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为后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分别是数量的可持续性与质量的可持续性。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还有另一种解读:①形式的可持续性。通常是指土地资源必须以一定种类方式或面积方式,存在于特定区域中,使得国民经济发展中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②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如果将土地资源应用在生产中,那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表现在产出水平及能量转换率中。不但要确保现有水平,伴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实际物质生产质量也可以得到增加。③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可持续性。通常是指在土地资源使用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④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在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会产生污染因子等。
        2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土地规划利用研究
        2.1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当前部分城市存在的耕地占补不平衡现象,应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相关行业规范,采取积极的经济手段等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工作进行有效约束,从而确保土地规划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不断完善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工作,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建设用地必须避开自然景观,如湖泊、园地等,且与人民群众的宅基地相接近,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合理利用空闲土地,增加并提升生态用地的质量,科学调整产业用地的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
        2.2加强土地规划监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必须借助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保障。应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监管体制,避免出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尤其是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环节,通过采取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条例来进一步强化建设用地指标管控;认真落实建设用地复垦任务,确保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实现。通过完善相关具体的规划监管制度及条例,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越来越科学、规范。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能够得到动态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偏离核心目标的现象;通过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发展的详细情况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发挥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2.3及时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土地复垦主要是指在生产建设期间,由于不同原因,如挖损原因、塌陷原因等,对土地造成破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得土地资源能够恢复到正常可利用状态。在土地复垦期间,要结合具体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对于垃圾压占的土地要及时清理,然后对土地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土质符合相应标准后,才可以开展生产等工作。在土地复垦中,要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使复垦区域人地矛盾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当地有关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2.4完善土地补偿机制
        为了保障城乡和谐发展,保障土地规划合理性,必须要充分分析土地征用可能带来的损失。另外,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保证土地合理性。在征用过程中,应加强农村就业指导,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国家标准全面落实新土地补偿标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5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引领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出土地科技创新在行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科技创新链条,从而加快土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2.6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
        土地整治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的贯彻落实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进一步完善补充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例,为土地整治工作保驾护航。有关部门应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点审查项目,重视环境专家对项目环境问题提出的指导意见,成功立项的项目必须同时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我国的土地整治产业化发展尚未建设完全,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探索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参与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如产业发展方向、财政、税收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应与土地整治产业化政策的发展脚步协调统一,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推动土地整治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2.7落实好“三规合一”政策
        根据国家的新政策,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规划统一协调起来,在大的规划发展目标下形成三规合力,避免出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矛盾冲突,避免出现规划过程中的重复规划、管理分割等问题,提高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协调和利用效率,解决以往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问题。为了确保“三规合一”的政策顺利实施,各部门必须分清相互关系,从而在具体的规划发展工作中能够更紧密地的联系,产生协同。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是一种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的范围比城市规划的范围更广,是一种更宏观的规划。无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是城市规划都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梳理好不同规划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目标,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避免矛盾产生,实现不同规划之间的协同。
        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土地规划和利用管理职能部门须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对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的研究,以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珊.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利用率举措[J].农家参谋,2019,(8).
        [2]刘彩霞.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利用率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