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开发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程潇潇
[导读] 摘要:土地利用与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土地储备中心  710065
        摘要:土地利用与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在以往的土地利用与开发过程中,由于采取的利用措施不当、开发思路不合理等问题,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土地利用与开发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开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科学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国土资源产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与开发;策略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工作,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开发效率成为相关部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土地利用与开发体系中,由于开发思路不够创新、开发形式过于粗放等问题,不仅导致珍贵的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也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面对这种不良局面,应秉承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土地利用与开发方式,努力实现科学的土地资源利用,也需要对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并建立集约节约用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优化城市结构布局,实现土地功能的综合利用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这也更加凸显出用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应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国情,对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进行大力推行,以此提高我国土地利用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模块,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效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土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最关键的规划环节,想要提高土地利用与开发效率,必须先着眼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土地利用与开发过程中考虑社会环境和城市的远景发展,积极优化城市结构布局,一方面可以实现土地功能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还需以集约节约用地为原则,对各类用地标准和相关规划进行调整审核,对基础产业和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并对各类水利、能源进行统筹规划,避免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及过度超前建设而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还应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从严控制,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秉承布局合理、集约发展、节约土地的原则对城市定位、发展规模、目标功能等进行综合定位,以此对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进行确保。比如,当城市的公共服务用地面积过大时,相关部门就可以调整用地结构,适当降低对公共服务用地的分配量,并将缩减出的土地投入到城市发展的其他产业中,不仅可以实现科学的土地利用与开发,也能达成城市功能的重组和优化目标。从而保障城市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土地的立体开发
        土地的利用与开发方法是否科学,主要是由土地的利用率决定。然而从以往的土地利用与开发问题来看,相关土地管理部门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采取的开发形式过于粗放,开发内容也不够精细,不仅造成了大量土地闲置,也严重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开发工作中,有关部门应该重点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土地闲置,将现有土地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土地开发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土地的立体开发。也应对各类建设用地的标准规划进行建立,对公益事业建设及巩固设备用地标准进行编制,并秉承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对现有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进行重新审核订正。还应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充分利用,确保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并对建设用地进行普查评价,也应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应优先对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废弃、空闲土地进行优先开发利用,以此实现土地的立体开发。比如,对于闲置土地和利用率极低的土地,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对这类土地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开发,通过提高土地建筑容积率和地下空间利用率等方式,多角度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充分发挥土地的多重功能,实现理想的土地开发目标。


        三、土地开发应凸显区域特色,以土地促进文化传承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也不尽相同。利用和开发土地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推进文化传承。然而在过往的土地利用与开发工作中,很多地区的相关部门都没有考虑到本地的文化背景,土地利用与开发方式无法体现区域特色,不仅影响了本地文化底蕴的构建质量,也导致土地利用与开发趋向片面化发展。面对这种不良局面,各地相关部门应该以文化的视角看待土地利用与开发工作,摒弃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着重凸显区域特色,一方面可以将土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另一方面也能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土地利用与开发和自然人文的有机结合。同时,对于开发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情况应进行鼓励,并建立土地绩效管理体系,对开发区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工作进行高效开发,尤其对于一些用地集约、产业聚集、布局集中的国家开发区,应对其用地指标进行优先安排。比如,相关部门在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时,可以将本地的历史文明与自然风貌整合起来,利用自然风光独特、旖旎的土地,建设和开发自然风景区,开发过程中渗透本地的传统文化元素,既可以凸显区域特色、促进文化传承,也能构建专属于本地的文化符号,从而以土地开发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能效。
        四、土地开发应结合环保理念,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土地的利用与开发讲究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如果采用的开发方式不合理,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土地利用目标,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将土地利用与开发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使土地资源的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道路[1]。基于此,相关部门在利用和开发土地时,应该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重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生态化的土地资源利用。应对比如,在利用和开发土地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使用环保材料,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依托并保护土地上的自然环境,构建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态空间,不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与开发质量,也能践行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2]。
        五、重点突破交通瓶颈,提高土地利用与开发效率
        交通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土地利用与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纵观我国土地利用与开发现状,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率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提升,追根溯源,主要是大部分地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交通用地的占比很小,阻碍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面对这种不良局面,各地相关部门应该重点突破交通瓶颈,加大交通用地的开发面积,从而增强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动力,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质效[3]。比如,应对桥隧比例进行提高,并对路基高度进行降低,也应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用地的超标部分进行减用。
        总结
        总而言之,科学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不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土地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顺势有为,将土地利用与开发工作与多元化理念有机整合,消除传统开发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多角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全方位开发土地的多重功能,从而实现产业经济、城市规划、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充分彰显土地利用与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颜文涛,邹锦.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小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化——生态实践路径、空间规划策略与开发断面模式[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3):45-55.
        [2]孙育强.兴隆县土地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策略[J].河北农业,2018(09):36-37.
        [3]蹇木栋.农地资源开发与土地持续利用的策略[J].吉林农业,2015(01):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