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探析 聂庆斌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聂庆斌 姚印 陈森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城市河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邮市水利局  江苏高邮 2256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城市河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水资源紧张问题日益严峻,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提上日程。鉴于此,文章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价值和主要原则,并进一步对生态治理技术及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助力城市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探析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河道建设是绿色城市生态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发展的需求和城市河道的美观性是河道建设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两者结合才能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美丽的河道环境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文章分析改善河道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1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
        1.1城市水资源紧张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工业飞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最终造成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大多数城市都是借助周边河道水资源来满足居民的饮水用水需求,然而河道水环境生态较为脆弱,对于污染的净化和控制能力很差,河道水质逐渐下降,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在城市用水量只增不减和水污染逐渐加剧的双重压力之下,部分城市河道水环境已经无法为居民提供充分的日常用水,甚至水质也难以达到工业用水要求。
        1.2城市水环境质量恶化
        通过相关资料可以发现,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的城市水体质量来看,仅有一成未受污染,三成以上城市的地下水面临着污染问题的威胁。与此同时,城市污水排放量连年上涨,很多排入河道的污水都未满足排放标准。大量违规排放的污水对城市河道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随之而来的就是水污染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城市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措施,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1.3法律规范欠缺
        理想状态下,发现违规排放污水,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情况应该立刻对相关企业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由污染方承担污染治理责任。但是在实际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对相关责任认定和处罚的规定并不完善。除此之外,有些城市没有认识到水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经济利益以及效绩,忽视了水环境治理工作,对违规排放污水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加剧了水环境治理的难度,严重时还会威胁居民健康。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河流治理过程中,改善河道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用生态治理和管理措施,努力使河流的生态恢复原状。其次,应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由于城市河道自身具有排涝功能,因此河道的整治必须要科学全面,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在整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好河流的景观功能,要进行河道的全面整治。再次,要进行河道生态治理的整体规划。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从河道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在治理过程中,是否会对生态治理造成破坏,是否存在一定的隐患,尽量杜绝此类问题的出现,保证河道环境质量。最后,河道管理的方式一定要科学合理。河道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避免河道受到反复破坏,从而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


        3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3.1外源污染控制
        外源污染会加剧河道水环境污染程度,如果外源污染大于河道水环境自净化能力,就会造成河道污染加剧。因此,要加强外源污染控制,确保河道水体质量。调查表明,暴雨冲落的泥沙要比生活污水更为严重,并且影响力大、污染范围广,只采用点源污染控制难以满足河道水环境治理要求。而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如自动膜滤设备主要是处理雨水污染问题,设备内部安装了独立过滤系统,有助于缓解径流污染情况[2]。自动膜率设备使用了折叠式滤膜,具有截污效果强、截污面积大的特性,同时具备较强的过水性能,避免出现堵塞问题。过滤系统中还配备了贮水池,暴雨后借助内部自动反复冲洗作用,可以避免污染物长期累积,延长过滤系统的使用寿命,控制运维成本。该系统安装在雨水管网入河道口末端,可以直接过滤污染物,减少对河道水环境的污染。雨水管网外截污采用驳岸生态滞留技术,由于河岸具有渗透性,可以减少进入河道的雨水。很多老旧河道工程驳岸主要是用作水运、防洪,而通过对驳岸系统创新,借助驳岸系统将雨水渗入到地面,植物吸收雨水和地表的营养物质,水通过土壤渗透、过滤渗入到河流中。此外,还要建设生态驳岸,如建立健全生物走廊、动物栖息地,进一步强化驳岸系统的生态性、强化水体净化能力。滞留系统凭借驳岸的渗透性能,将水、驳岸、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植被、孔洞起到了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载体作用,形成自然流速带,更好地发挥水体净化作用。
        3.2内源污染控制
        河道底部多年存积的杂物逐渐形成底泥,底泥如果长期不清理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河道底泥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重金属等污染物,会不断向水体中释放。借助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将物理治理技术和生物治理技术结合,如通过机械挖掘减少河道底泥量,采用生物酶消化底泥污染物,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控制内源污染措施可以避免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并且技术组合治理措施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持续净化的优势。机械清淤能够减少河道底泥量,但使用成本也较高,所以多数是在高污染、面积小的河道局部清除底泥。对于大面积、污染较轻的河道段,依然是以生物治理技术为主,通过生物酶激发底泥中微生物活性,加强有毒有害物质降解,且生物酶是一种河道水系统长期修复方法,有助于改善底泥理化性,从而起到底泥净化效果[3]。也可以采用人工净化方法,如采用超微净化处理技术,配合大面积气界面技术、液界面技术,通过高压混合气水生成微米、亚微米气泡,起到水体氧化作用,增强微生物活性,从而将重金属、氮磷元素、藻类等降解吸收,发挥水体生物作用,保证河道水体清澈度。
        3.3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有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对于新建的商住住宅、商务楼、写字楼、中大型商场SOHO及市政工程建设必须采取雨污分流,并规划好相应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另外,还要继续严格贯彻执行河长制,加强河道及周边建筑的统一管理,确保环境和防洪安全。多开发河道内的水景观设施,让人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到河边观赏河道内的景观,进而增强人们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认同感。
        结语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通过采取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水体自净化等措施,多方面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特别是加强河道水体自净化能力,有助于维持河道水环境的长时间平衡,减少人、财、物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小群.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7(6):44-45.
        [2]缪创业.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节能,2019(6):94-95.
        [3]左文武.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11):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