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吴瑞昌
[导读] 摘要:在工业化生产不断推广与普及的大环境背景下,卫生陶瓷逐渐在我国生产和消费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卫生陶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其工业流程和工业技术改造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作为最普遍的质量缺陷方式,对卫生陶瓷整体质量有着关键性影响。
        广西黎塘工业瓷厂  530409
        摘要:在工业化生产不断推广与普及的大环境背景下,卫生陶瓷逐渐在我国生产和消费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卫生陶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其工业流程和工业技术改造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作为最普遍的质量缺陷方式,对卫生陶瓷整体质量有着关键性影响。针对于此,通过研究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的性状特征、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分析卫生陶瓷重烧工艺修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为卫生陶瓷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
        1引言
        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充,社会各界对卫生陶瓷生产产量和质量重视度较高,但卫生陶瓷不仅具有体积基数大、形状多元化等特点,其工业流程也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卫生陶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问题。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在其缺陷形式中占据比例较高,直接决定着卫生陶瓷最终烧成质量与效果,并且影响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的原因相对多元化,各道工序潜在的开裂隐患也不容忽视,因此探究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已迫在眉睫。
        2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的性状特征、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2.1装窑磕裂
        在装窑工序中,装窑磕裂作为造成产品开裂缺陷的主要原因,具体指釉坯与其他硬物发生意外磕碰后产生的开裂现象,并且装窑时操作流程不规范、釉坯与垫物不匹配也会导致其磕裂。此外,在烧制过程中,若产品支垫与坯体的接触情况不吻合,同样会造成收缩产品不协调,进而在受力部位产生开裂缺陷。产品出现裂纹的具体特征为产品表面呈现开放性不规则裂纹,且沿着坯体外部进行伸展,端部整体呈现齐整状态。产品开裂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第一,在装窑过程中,产品与垫托发生磕碰,围绕产品磕碰部位逐渐开裂。第二,坯垫不合适,为坯体收缩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产品受力部位发生开裂。第三,支垫边缘封闭过于严密,坯体产生的气体受高温影响无法实现快速排气,进而导致坯体开裂。具体解决方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在搬动釉坯时应遵循小心触碰原则,在坯体间摆放釉坯时应严格控制其间距和密度,从源头上避免产品发生磕碰。第二,在实际装窑过程中,保证产品装置的安全性,认真检测垫物整洁程度,禁止出现硬物。第三,面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时,应分别布置适合的专用垫,确保产品支垫与坯体相适应,为后续烧成时产品的收缩均匀奠定良好基础。第四,支垫边缘应预留充足的孔隙,为烧成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避免其在闭火烧成时发生开裂。
        2.2 烧裂
        在烧成过程中,窑火控制不精准将会导致产品烧裂进而产生开裂缺陷,其具体性状特征表现为裂纹缝直齐,呈现开放性裂纹状态,以横断裂和纵断裂的形式延展,通常与产品行车、火焰温度过高以及隧道窑产品的具体位置变动等原因密切相关。造成产品开裂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入窑时处于湿坯状态,坯体含水量过高。由于隧道窑在预热带中上下温差过大,一旦含水量较高的胚体入窑,极容易导致其收缩过快或收缩不均匀,以此受过高的内应力影响造成胚体开裂。第二,在烧窑过程中,窑火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预热时温度上升速度太快。刚入窑的胚体在蒸发残余水分时,一旦窑头温度过高,很可能导致胚体表面附着的水分无法进行快速扩散,进而在胚体表面形成干燥硬壳,延缓胚体表面水分扩散的速度,以此加剧胚体蒸汽压力而形成内应力,最终造成胚体产生开裂缺陷。第三,产品与火焰接触面积过深,导致其进水口被窑火正面烧制,从而产生开裂现象。第四,部分窑火火眼的温度过高,迫使产品烧制过于剧烈。解决方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精准把控窑炉温度上升曲线,保证火焰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避免忽高忽低或差距过大。第二,强化入窑时坯体水分含量的控制力度。


        2.3 粘炸裂
        产品局部釉面出现粘炸裂时将会导致其出现开裂缺陷,裂纹主要特征为产品有釉和无釉呈现粘连状态,并且产品的带釉部位与瓷垫、各产品釉面之间也会发生粘连现象。粘炸裂产生的裂纹断面相对平滑,整体呈现细腻光润状态。更重要的是,产品表面具有较为显著的粘连痕迹特征,还可能受粘连影响发生二次炸裂。产品开裂缺陷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产品原本不应施釉,但却出现不明原因的带釉现象以及釉痕擦拭不到位,导致烧窑过程中产品出现粘连而产生开裂缺陷。第二,隧道窑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产品固定不牢靠,其位置将会变动,造成各产品釉面出现相粘现象。一旦产品装车的密度或间距不合理,未基于窑内温度、产品比例和形状以及薄厚状态等因素考虑装车方法,很可能导致产品受热或冷却不均匀,进而造成产品开裂。第三,产品釉面未严格按照规定施釉,致使其背面带釉并与产品瓷垫产生粘连,进而导致釉面发生炸裂。第四,坯体表面过于潮湿,入窑后一旦温度上升将会突发炸裂,导致胚体其他产品釉面发生粘连。第五,产品在装窑过程中间距过短,若行车不稳也会造成产品粘连。具体解决方法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认真检查产品无需施釉的部位,确保其未出现粘带釉浆现象,一旦发现釉浆及时进行擦拭。第二,避免产品底部以及瓷垫接触位置沾染釉浆。第三,严格按照不同类型产品的特征和装窑方法进行装车,避免后续行车时坯件发生粘连现象。第四,一旦发现釉坯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禁止将其入窑。
        2.4 崩裂
        产品在烧制过程中易产生崩裂和开裂缺陷,通常与成型工艺密切相关,一旦产品发生崩裂现象,不仅会导致产品发生损坏,还会对行车内的其他产品带来威胁,其裂纹特征表现为产品破裂,并且呈现开放性破损状态。其开裂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在成形工序中,以湿坯状态入窑,且含水量高达2%。第二,窑头温度上升过快,直接升高400至500 C左右。第三,产品与垫部底端接触过密。第四,产品空气眼被严重堵塞。具体解决方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严格控制窑炉中窑头的温度,避免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升温现象。第二,严禁湿坯入窑,预先在室外干燥处或低温预热时进行干燥处理。入窑胚体含水量超过2%时,应尽可能将窑头温度控制在120度以下;而胚体含水量低于0.5%时,则可以适当调高窑头温度,继而将预热带的上下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延缓预热带升温速度,降低胚体崩裂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三,在产品装车过程中,提供充足的通道或空隙,尤其是体积相对较大的产品。第四,提前检测空气眼部位,避免其出现堵塞现象。
        2 卫生陶瓷重烧工艺的修补方法
        利用重烧工艺修补产品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灵活运用气动振捣笔振开产品缺陷部位的釉层,将陶瓷青胎露出,其次根据产品缺陷面积确定振捣笔开裂裂纹的范围,为后续底泥填充做准备。第二,借助砂轮进行粗打磨处理,确保产品周围釉料打磨的干净程度,并将青瓷露出,同时利用手磨石进行精细打磨,促使产品表面处于光滑状态。第三,利用高压空气清理产品周围散落的细微颗粒。第四,使用塑料铲或牙签将底泥小心嵌入裂纹中,保证底泥与缺陷周围的青坯处于平整状态。第五,在底泥表面覆盖一层面泥,保证面泥高于周围釉面。
        结语
        研究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的性状特征及其具体原因具有积极意义,不但能有效保障其最终烧成质量,还能将卫生陶瓷的生产成本降低在可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在卫生陶瓷生产过程中,应确保其坯釉结合性能处于稳定状态,精准把控入窑胚件的水分,并针对卫生陶瓷实际烧成情况绘制烧成曲线,降低卫生陶瓷烧成开裂缺陷的发生几率。最后,还可以借助重烧工艺将具有开裂缺陷的卫生陶瓷重塑成合格品。
        参考文献:
        [1]赵思婷.中国卫生陶瓷出口产品碳足迹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 2017
        [2]杨季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隧道窑温度建模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 2015
        [3]贾超.隧道窑温度建模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 2014
        [4]李乔娜.高温燃气隧道窑温度建模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