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李丙龙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丙龙1 曹伍杰2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期间,应用BIM技术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1身份证号:22062519841119xxxx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2身份证号:37020519830606xxxx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建筑行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期间,应用BIM技术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BIM技术可以创建数字模型,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与管理等诸多环节发挥作用。对于BIM技术在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能耗计量等方面,通过创建子系统的方式,解决传统二维图纸存在的问题,更加全面地体现出详细的位置信息与设备信息,发挥BIM技术的优势,通过三维设计实现智能化建设的目标,也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智能化;应用
        引言
        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的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协同设计、可视化功能、碰撞检查功能为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的管理提供了可能。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可实现所有专业的信息共享,突破了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的限制,极大的提升了建筑设计智能化水平。BIM技术在施工管理的智慧化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实现可视化技术交底、模拟进度管理等功能,彻底提升了施工效率。
        1、BIM技术特点
        1.1可视化设计
        BIM技术所具有的可视化设计功能在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非常重要,可视化功能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见即所得,不论建筑项目中任何隐蔽工程都可以通过BIM技术直观的看到。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化建设的推进,通过智能化手段来管理建筑项目各种复杂的管道布置等工作,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
        1.2关联修改
        BIM技术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它综合了建筑工程项目每个专业设计信息,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中会将所有专业信息汇总在一个建筑模型中,不论哪个专业发生改变,其他专业以及最终的建筑设计视图都会发生相应改变,设计师只需在现有的建筑模型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BIM技术强大的关联修改功能,使得建筑设计的修改量大大降低,大幅的提升工作效率。
        1.3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性
        BIM建模技术具备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能够确保数据信息资源在发出和接收以后均可保持一致。详细来说,录入在BIM建筑模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能够使相关技术人员,借助计算机清楚地掌握建筑项目各个施工环节的操作情况,如此便可将工程项目中可能存有的各类施工问题预估出来,继而选用针对性强的措施优化相应的问题,以此减少各类资源成本的投放量,防止有拖慢建造工期的情况产生。
        2、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
        (1)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为缺乏了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有部分的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延误了项目的整体竣工,难以保证工程施工效率。(2)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进口产品价格也偏高,给日常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受业主的青睐。(3)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迅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之后,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有了较大的普及趋势,实际应用水平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4)社会需求在大幅度的增长中。在我国进入到信息时代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五位一体”新经济发展模式还要求我们国家需要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这也给智能化建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3.1科学设计施工图纸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图纸的科学性,影响到后期具体施工的各个环节,从施工图纸方面加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使之符合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要求,才能确保后期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尽善尽美。在具体做法上,科学设计施工图纸,就是要对施工图纸设计人员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施工图纸的设计必须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进行设计,不能脱离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智能化工程中与技术性有关的图纸设计,要考虑到施工周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等,而且不能设计出太过繁琐的施工图纸,要尽可能简单、易操作,便于施工人员施工,充分体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BIM技术,智能化工程中监控室、设备机房等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管线和设备布置,提供多种三维可视的设计方案由业主选择,并提供设备清单、桥架、管材等工程量。
        3.2施工综合管理
        将BIM模型输入,建立模型与时间之间的联系,可以直接观察施工过程。与此同时,采集施工现场每日工程量、施工进度、资金成本等信息,将其整合之后准确核算资金成本,了解施工进度情况。期间也可以展开冲突分析,调整各个环节的衔接情况。立足于智能化工程建设,采用BIM技术可以总结以下几点建议:第一,BIM技术与智能机电装备管理程序结合,作为智能化工程整合治理的有效手段,搭建机电设备4D模型,为机电装备建设与运行赋予直观化的特点,从而展开实时治理。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激光扫描技术、GPS技术等,实施现场所有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使监测施工更为便捷;第二,创建BIM模型,将模型导入到智能化工程的监控流程当中,采集每日施工现场图片作为点云模型的创建依据。采用机械学习的方法,将点云模型与BIM模型对比,通过自主辨别了解施工进度。
        3.3安全管理
        运用BIM技术,经过科学的算法进行安全性判断与风险识别。如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实施查看现场作业人员是否按要求戴安全帽;通过BIM技术找到施工过程中需进行防护的部位,及时进行各种防护;通过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基坑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保证基坑施工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可满足检测单位常规的监测检测项目,如地下水位、支护结构、基坑底部及周围建筑物等。
        3.4质量监督
        ①材料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在于保证材料质量。因此,在材料进场时,要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如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自动、快速获取钢筋质量、平行度及间距,实现钢筋工程的快速检查。混凝土进场时,通过摄像机对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进行实时监控。②施工质量。按照输入系统中的质量施工方案,以及基于BIM技术找到的关键施工点,实时监控是否进行技术交底、对关键点是否进行预防与控制、是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施工。环境监测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PM2.5、PM10、噪声、湿度、风速、排污水等环境数据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控,数据通过无网络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并由中心发布整改任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智能化拥有极强的繁杂性,并且系统性也可见一斑,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环节出现欠缺,都可能会致使绿色智能建设物的设计成效大打折扣,继而没有办法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项目的环保节能也自然变成了纸上谈兵。所以,相关建设企业务必要对此项内容加以注重,明晰BIM技术的运用特性,以及建筑智能化中的关键意义,继而在其中应用BIM技术,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智能化建设项目的高效性、适用性、实时性、有序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马国丰,宋雪.基于BIM的办公建筑智能化运维管理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4):170-178.
        [2]张如杰.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重点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05.
        [3]敖陆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