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53319920208XXXX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道路桥梁不仅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为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了巨大便利,为了使道路桥梁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就必须加强对道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升施工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道路桥梁的要求。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引言
道路与桥梁基础结构施工过程技术种类繁多,施工过程较长且参建人员众多,因此技术控制难度相对较大,要根据道路与桥梁基础项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方案设置,并要针对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全面分析,将施工技术要点划分出来,在施工中强化技术要点控制效力,进而为道路与桥梁基础结构施工高质、高效推进提供技术保证。
1道路与桥梁基础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混凝土施工的成本低,承载力大,施工相对简单,这些特点成为其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的重要原因。但是,混凝土在施工中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裂缝,从而降低了其强度,这也是基础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要点。从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分析,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程序的管控不达标。混凝土在硬化反应的过程中有放热,基于这个特点,在施工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道路桥梁建设属于户外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过低的温度将使混凝土内部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现象,这就会导致水泥固化的效果变差,混凝土硬度和强度达不到标准,同时出现开裂现象。(2)道路的保养问题。混凝土在投入使用前,应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养,保持其表面湿润,避免水分蒸发过快,保证混凝土内部反应能够充分进行,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反应中缺少水分,必将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2道路与桥梁的承台出现问题
在进行道路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技术问题还有承台出现混凝土腐蚀现象,在进行道路桥梁的承台施工过程中,如果承台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那么在进行承台混凝土浇筑时,自然也就无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承台结构与混凝土浇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承台出现混凝土腐蚀现象,从而使承台自身稳定性下降。除此之外,如果承台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或者承台结构长期与水流进行接触,也会导致承台出现混凝土腐蚀现象,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就会给道路桥梁的使用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1.3桩体不牢问题
桩体不牢也是道路与桥梁基础技术应用中较多见的一类问题。桩体本身作为一类主体施工项目,与路桥结构有所关联,如果其在施工中出现不牢固状况,会对道路与桥梁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冲击。目前该问题在施工中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质量管理加以重视,在打桩施工时发现桩体下端接触到硬物后应及时改变施工策略,但很多施工组没有在意打桩困难问题,反而继续强制性打桩,导致桩体与硬物碰撞中受损,即便完成打桩操作也会因桩体受损而影响其牢固性、稳定性。
2道路与桥梁基础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2.1道路与桥梁地基加固技术要点
地基是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基础,其施工加固技术关系着桥梁的稳固性,因此对其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目前我国的道路与桥梁施工中在不断探索新技术来提高地基的稳固程度。当前的施工技术主要采用新型的复合地基加固技术。此种技术综合考虑了地基的土质、工艺条件、施工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内,施工后的加固效果较之前更为明显。
2.2提升承台等刚性施工的稳固性
首先,要做好施工数据检查。在进行桥梁的承台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所设计的数据进行架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承台质量,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承台进行严格的数据检测工作;其次,要做好相关的挖掘工作。在进行桥梁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挖掘工作,主要采用的挖掘方式有深挖以及浅挖两种方式,其中浅挖主要是通过机械和人工共同配合,而深挖可以有效的提升埋深基础,而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挖掘方式,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桥梁地基施工的质量,从而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做好桩基的防沉降工作。桩基与承台相连接,因此,桩基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为了更好给承台提供支撑,就必须做好桩基防沉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桥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材料应用要点
作为道路与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应用材料,沥青及混凝土材料本身质量会对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依从材料应用要点,为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维护提供更多支持。沥青材料在使用中需保证配比合理,科学控制搅拌温度,并在拌和前对所使用的水泥、砂石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在保证其符合施工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搅拌,并确保拌和均匀,以此提升路面施工的整体强度;应用石灰配比时需先对石灰材料进行规范化处理,使其百分百溶解,确保所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均匀度,以免沥青干化后出现道路表面拱起问题。混凝土材料使用中需对相关技术严格管控:在材料配置中保证配比的合理性,并保证搅拌均匀,尽量使用多少搅拌多少,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车速,以免过于颠簸状况下出现离析问题;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取分层浇筑法,并对每层浇筑厚度严格控制,以每层30cm上下厚度为宜;在振捣施工环节中需使用振捣棒充分振捣,过程均匀且要避免碰触到钢筋构件。
2.4道路路基部分
(1)做好施工路段的清理工作。要对施工路段及附近环境进行现场检查,及时清理杂物,保证路面的清洁,为路基铺设做好准备。(2)路基填筑材料需要按照标准严格把关。路基的填筑材料与路基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一定要保证填充材料的规格质量能够符合道路要求。(3)做好道路路基的排水工作。路基施工现场要保证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避免降水等造成水无法正常排放。(4)路基铺设时分层进行。路基要保证其强度,就要充分压实,分层铺设逐层碾压可以提高其密实度,使其更加牢固。
2.5加大混凝土施工质量把控
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浇筑过程中,需要首先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规范性的操作,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结合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提高拌和水平,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混凝土材料在拌和完成以后,需要运输到施工地点,所以还需要提高对车速的把控能力,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水平。混凝土在浇筑施工时,应优先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将每一个土质材料结构的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半径需要控制在0~1.5m。侧模货款应保持在0.5dm~1dm的距离,避免发生模板碰撞或预埋件相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知,在我国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中,道路与桥梁基础结构施工的质控要求较高,要根据道桥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及水文特征进行基础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并根据施工需求强化技术要点控制效果,在实际施工中道路与桥梁基础加固和强化的技术要点较多,而同时对道桥连接过渡部位的基础施工技术控制要求也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多环节技术控制以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的稳固与可靠。
参考文献:
[1]张成瑜.市政道桥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197-198.
[2]崔建文.道路与桥梁基础施工技术要求点研究[J].山西建筑,2017,(35):159-160.
[3]陈彪,郑亚娣,陈帅强.桩基检测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16,2(05):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