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公路管理段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想致富,先修路”。所以一条好的公路对农村的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是很多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地形相对复杂,公路养护的难度很大,部分领导及村民缺少公路养护的基本意识,导致很多农村的公路没有很高的质量,同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为了使以上问题得到充分解决,需要养护机构或企业加强对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
农村的公路养护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来说,位置举足轻重。公路养护与农村的交通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其涉及的范围较广,细节和内容比较多,所以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1.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1.1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
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季节交替及天气变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进度,工程为了将整体的规划及目标在预期内完成,会采取各种方法加快施工速度,避免不了使成本支出增加。所以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及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对成本进行合理预算,首先,预算人员要到现场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了解,通过设计人员的介绍对整体有大概的掌握,增加预算工作结果的准确性。
1.2人力和物力的有效协调
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择及采购,以保证工程质量。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人员的协调,提高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任务及责任的重视,并将工作职责进行详细划分,管理岗位的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物资管理和协调,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同时可以节约成本及缩短工期。
1.3自然环境因素的把控
多数农村的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都是露天施工,自然环境对其影响十分重要,所以设计人员要将天气因素考虑到工作当中,如下雨天的来临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施工进度,还会使已经铺设好的路面遭到雨水冲刷,从而降低强度,设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选择,指导施工人员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降低环境因素给工程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1.4采购材料质量的提升
施工材料是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基础保证,所以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的采购人员进行材料购买,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选择信誉较好的厂家进行合作,之后挑选其中质优价廉的材料进行购买使用。由于公路施工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所以施工单位也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材料选择,同时要组建监督小组对采购过程及工作人员进行管控,避免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为公路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2.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市场化机制实行不完全
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中,缺少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多数是由县级以下的农村公路养护机构负责,有的是通过部门领导介绍的私营企业。由于缺少公开招标环节,使整个公路养护工程缺乏透明度,同时对很多其他有资质的机构来说不够公平,而且部分养护机构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多工作环节总是出现疏忽和漏洞,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2.2养护意识不够高
很多地区对公路养护的意识不足,导致一些农村的公路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小的破损得不到及时解决,大的缺陷就会出现,对农村的日常车辆通行造成一定阻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部分公路养护工作人员对公路养护不够重视,在工作中没有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很多政策及规定都得不到深度落实,给养护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2.3水泥柱断裂问题
在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当中,在路面基层,埋入导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导管可以完成混凝土的输送工作,但是水泥混凝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偶尔会导致导管不能完全穿过,降低了混凝土厚度检测的准确性,会出现混凝土提前漏出的情况,还有部分状态是混凝土没有深入到管,从而使水泥柱出现断裂。
3.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对策分析
3.1完善机构市场化机制
为了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施工单位选择公平性,需要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做好公开招标工作,使整个过程更加透明化,并做好养护和管理两项工作的分离,界限要清晰,使养护机构逐渐完成向企业单位的转变。如果有农村养护机构需要转型,那么在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由上级主管部门来做原有单位的人员调整,对合同制工作人员的分配要做到公平合理,同时转型后的领导班组要从原有的合同制工作人员中进行选拔,尽量使机构市场化结构得到完善。
3.2科学分配设置资金
工程资金对整个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施工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是所有工序正常开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基本的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所以做好工程资金的设置和分配显得尤为重要。此项资金的构成主要包含每年的养护资金结余、社会筹集和赞助资金及政府部门的扶持资金,保管部门是财政部门,在有资金需求时,需要将申请提交给相关的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进行申报,款项审批通过后,由财政部门进行拨款,保证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顺利开展。
3.3解决水泥柱断裂问题
在很多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会出现水泥柱断裂问题,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对混凝土填筑厚度的监测结果不准确,所以要求施工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证管道埋设的深度,并进行准确测量,详细地做好有关记录,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在以上步骤都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填筑量的计算,同时需要注意,施工人员应该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经验确定导管的埋设深度。
3.4完善验收与质量监督责任制
为了使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需要对相关的监察验收机制进行完善,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部分群众构建监察验收部门,对工程节点及竣工验收工作实现完成,同时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标准,对监察工作人员形成约束。除此之外,在竣工验收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提交自检报告,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果公路在后期得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应存在的质量问题,可以获取相应的赔偿,为提高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5健全工作机制
施工单位要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对工程管理起到督促作用。施工企业需要明确工程目标及施工流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工作机制,使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行为得到约束,并使各项工作程序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具体的工作流程应该包含以下关键内容:相关的政府部门对有关部门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招标工作,同时保证监督小组全面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及工程验收工作。多角度出发,全方位保证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6做好预防性养护
针对不同的地区,有关的负责单位应该组建一支负责农村公路调查的队伍,对农村公路的不同路段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做好检测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建立养护档案,进一步实现预防性养护。且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度,可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出现的破损等范围扩大,提高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实效性。有了预防性养护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公路的质量,还可以使其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程度地延长。
结语: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阶段对成本控制、路面质量及施工工程整体进度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做好以上环节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做好工程材料采购环节的监督,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情况发生,管理人员还要做好施工现场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工作等,保证每道工序都可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宇东.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J].交通世界,2018.
[2]李国栋.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109.
[3]余新良.关于农村公路大中修设计与施工管理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4,(08):5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