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大坝除险加固施工设计 李磊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磊
[导读] 摘要:近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存在多处安全隐患,急需除险加固。
        淄博洪图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400
        摘要:近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存在多处安全隐患,急需除险加固。按照水利工程规范设计,结合实际对症下药,制定改造加固方案,科学控制施工质量及进度。除险加固后,有效消除了工程安全隐患,提高了水库防汛抗洪、灌溉抗旱综合效益,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水利大坝;除险加固;施工设计
        引言
        众多病险水库普遍存在设计洪水偏低,泄洪能力不足、地基处理不到位,坝体或坝基沉降、渗漏,坝体填筑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应根据水库坝体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全面检测评估,严格控制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优化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彻底解决险情。
        1存在主要问题
        ①大坝迎水坡未进行砌护,导致坡面冲刷破坏严重,部分滑塌,并有多条水流形成的冲沟。背水坡因碾压质量差,坡面无排水系统,坝面随处可见雨水形成的冲沟,大坝工程结构以及渗流性态不够安全。②溢洪道施工质量差,左岸边坡经常滑塌、淤堵,浆砌石冲刷破坏、勾缝脱落。
        2水利大坝除险加固施工设计
        2.1除险加固防渗方案
        防渗心墙直接置于强风化岩石上,深2.8m左右,风化岩石质地及完整性较差且节理裂隙发育,承载力较低导致坝体出现不规则裂缝。鉴于坝体土石填筑料均匀度较差、坝基岩石风化承载力低、坝体局部渗漏等问题,须通过灌浆和修筑防渗墙来提高坝基弹模、承载力和增强坝体防渗性能。鉴于七里坡土石坝最大坝高只有31.50m、防渗墙须贯穿坝顶至坝基等特点,经与劈裂灌浆和复合土工膜等防渗方案进行对比,振动沉模防渗墙施工技术不仅适用于20cm超薄防渗墙施工,同时其经济效益和防渗效果更佳。考虑到坝高31.50m已经超过振动沉模技术的最优防渗深度20m以内,设计优化确定分段联合振动沉模和高喷灌浆两种施工技术,通过两者间的优势互补,在满足防渗的基础上,提高工程施工工效和投资经济效益,即:坝体中上部(20m)采用振动沉模技术施工超薄防渗墙,厚20cm;坝基采用高压喷射灌浆以提高坝基承载力,并向上与振动沉模防渗墙连接(高12.5m),厚5~30cm;高喷灌浆与振动沉模间搭接1m。在坝基和坝体内部自下而上浇筑施工形成连续完整的垂直防渗幕墙,经防渗墙截水、阻水达到防渗目的。
        2.2溢洪道改造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边坡砌护、陡坡段原砼底板加固处理。①砌体拆除。主要是对陡坡段原碳化脱落的砼底板及部分边坡浆砌石进行拆除。采用人工凿除,局部采用风镐凿除,并打孔埋设锚筋。凿除后的砼渣块用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往弃渣场。②砼浇筑。首先做好浇筑前清理及报验工作,砼采用翻斗车运输到各施工平台,翻斗车不便运输的地段用人工手推车配合。砼入仓后采用人工平仓,插入式振捣器配合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2.3增设导滤盲沟及时排除渗水
        堤身黏土土方填筑至堤顶级配碎石开始铺设时,即在级配碎石层铺筑前,沿堤纵轴线每间隔20m,向两侧堤坡边坡方向设置横向滤水导渗盲沟,沟深0.2-0.3m,沟宽0.3-0.4m。沟槽开挖采用人工与小型挖掘机开挖相结合的方式,用小型挖掘机抽槽,开挖出矩形断面的轮廓后,通过人工修整达到设计要求的断面尺寸。沟槽断面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向沟内填筑滤料。先在沟底平铺一层中细砂,然后铺设直径为10cm的PVC管道,在PVC管的外壁等间距开孔,孔直径为0.8-1cm,间距为15-20cm,呈梅花形布置,防止填筑黏土时堵塞级配碎石间渗水通道,确保渗水畅通。随后在横向滤水导渗沟内铺设级配碎石,铺设厚度为15-20cm,将PVC管道覆盖。砂石滤料含泥量小于或等于3%,经抽样送检合格后,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使用。横向滤水导渗沟向堤身两边边坡方向倾斜一定坡度,控制在2%左右,以便及时排除渗入堤身的雨水,防止雨水软化路基,从而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4新建进水闸设计
        原进水渠紧靠大坝右坝肩,其出口与大坝输水洞洞口距离很近,而且上游渠道泥沙含量难以控制,致使洞前淤深达12m多,造成平时放水极为困难。为了减轻洞前淤积,改善放水条件,设计对进水渠进行改线,使其出口远离输水洞口,尽量向上游偏移。在进水渠渠首布置一孔进水闸,孔口尺寸2.5m×2.8m,设计水头2.54m,底槛高程552.00m,闸门为前水封、滑道支承、双主梁平面焊接钢闸门,门体和埋件材料为Q235。闸门工作方式为动水启闭,启闭机选用螺杆启闭机QLSD100kN-4m。由于有足够时间确保检修,进水闸工作闸门前未设检修闸门。
        2.5振动沉模施工
        鉴于七里坡水库原防渗心墙的黏土特点,振动沉模防渗加固施工以水泥和优质黏土为主要材料。防渗板墙布置在坝体中上部20m,并分别向左右两坝肩嵌入山体10m。防渗浆液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优质黏土配置(水泥∶黏土∶水的配比为1∶0.3∶1),浆液比重不小于1.6。高频液压振动锤激振力为570kN,频率为1050次/min。放样测量误差不大于2cm,平整6m宽作业平台,并沿防渗墙轴线设置40cm(宽)×60cm(深)浆液导向槽,槽中心误差不大于5cm;浆液泵灌浆量30m3/h;模板浆液灌满后振动上拔提升速率2-3m/min。灌浆中要严格控制灌浆间隔时间和模板倾斜度,对于漏浆、冒浆等问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采取限流、嵌缝、浓浆等补救措施,确保整个防渗板墙具有完整连续性和良好防渗质量。
        2.6护岸典型断面设计
        本项目共选三种典型断面分别是斜坡式护岸、复合式护岸、垂直式护岸。斜坡式护岸:护脚采用叠石,护脚基础为C20砼,护脚以上采用1∶1.5的水土保护毯护坡接至现状坡面,之上至护岸顶段坡面有条件时按缓于1∶1.5水土保护毯护坡,局部置石点缀。在现状河道护岸顶宽阔处设置2.0m宽滨水步道,采用5cm厚石板路面。复合式护岸:下部采用高1.0m仰斜式半干砌M7.5浆砌块石挡墙,面层不露浆,挡墙坡比1∶0.25,顶宽0.40m。挡墙以上采用水土保护毯护坡,护坡采用1∶1.5的坡比直至护岸顶。在现状河道护岸顶宽阔处设置2.0m宽滨水步道,采用5cm厚石板路面。垂直式护岸:适用于紧邻民房、村道及与桥梁、滚水坝和水闸衔接段。采用仰斜式半干砌M7.5浆砌块石挡墙,面层不露浆。挡墙顶宽0.40m,迎水侧坡比1∶0.05,背水侧坡比1∶0.25。挡墙顶有空地段设置2m宽5cm厚石板路面。
        2.7施工进度控制
        ①加强形象进度监控。按照总工期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做到阶段任务明确,条块分解协作,责任到组到人,以阶段小目标确保总工期目标实现。即对分项、分部工程编制施工具体进度计划,施工中及时掌握实际进度,当实际完成进度滞后时,要分析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及时纠偏对改进,以确保施工进度。②加强单项指标进度监控。该项目点多面广,应合理安排,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节点工期,及时统计施工各项实际进度指标,并与施工组织设计进度指标进行比较。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实际指标低于计划指标时,及时调整工序,增加投入等措施,以确保单项进度指标的实现。③加强关键钱路控制。在工程实施中,因为出现事先未预见或估计不充分的因素,具体实施方案变更优化等都会带来工程进度计划的变更,应适时调整工期网络图,明确不同阶段的关键线路,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狠抓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以促进工程进度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结语
        重点堤防除险工程结构在施工时,需开挖牙口,形成向堤内倾斜的台阶,以防止滑动。堤顶道路设计为柔性结构型式,采用底层、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面层沥青混凝土的柔性结构。底层、基层水稳层确保了路基的稳定性,有利于适应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能有效解决堤顶路面出现裂缝或断裂问题。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以及面层沥青混凝土均采用振动碾施工,能极大地提高施工速度,且结构简洁、合理、适用,沥青路面碾压成型后,堤顶路面可立即投入防汛道路通行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增辉,徐杰.某带有消浪平台的斜坡式护岸结构的优化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0,27(06):66-68.
        [2]王思腾,唐慧雅.关于生态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113-115.
        [3]张灿峰,孙晓范,白永年.振动沉模超薄防渗墙成墙技术新进展[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30(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