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恶意注册的内涵与类型化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查晓霞
[导读] 摘要:商标恶意注册已经成为注册领域种种乱象的一种统称,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内涵的界定和类型化研究应当为最终的规制服务,《商标法》虽然没有阐明恶意注册的内涵,但是对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已经渐成体系,当前的研究应当聚焦于行为本身,探讨造成恶意注册现象的深层原因。
        西北政法大学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摘要:商标恶意注册已经成为注册领域种种乱象的一种统称,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内涵的界定和类型化研究应当为最终的规制服务,《商标法》虽然没有阐明恶意注册的内涵,但是对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已经渐成体系,当前的研究应当聚焦于行为本身,探讨造成恶意注册现象的深层原因。以注册后是否实际使用为标准,将商标恶意注册分为注而不用和注册后非善意使用两类,有助于对恶意注册行为进行认定和规制。
        关键词:恶意注册;内涵;类型化
        一、引言
        商标恶意注册问题是近年来商标法领域的热点问题,抢注商标、囤积注册行为时有发生,商标注册人往往利用注册获取的商标权提起侵权诉讼以索取赔偿,或者占据商标资源进而利用他人的商标需求索取高额转让费、许可使用费等,这些商标注册人并不将注册的商标用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基于投机心理在不付出劳动的基础上获取利益,实际上却造成了我国商标注册体制健康运行的障碍,若不得到及时地规制,不仅浪费了行政司法资源,更于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有害无益。
        其实自商标恶意注册问题出现以来,商标法立法和司法领域就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行解决的办法,《商标法》在2019年修改时的重心就是将打击恶意注册的关口前移至注册阶段,与此同时,学术界对恶意注册问题的探讨也从未终止,现有文献对商标恶意注册的认定和规制做了大量的论述,也有对商标恶意注册这一概念的内涵的界定以及对恶意注册行为的类型化研究,对恶意注册的内涵的界定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但是《商标法》中虽然有“恶意注册”的表述,却并无关于其内涵的界定,而学术界对此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此外,有关恶意注册行为的类型化的专门论述较少,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类型化有助于对行为进行认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制方法,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概念进行检视,并对恶意注册行为进行类型化的分析,以期对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打下基础。
        二、商标恶意注册的内涵
        (一)对商标恶意注册的理解之现状
        恶意注册在商标法领域虽然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概念,但是在我国《商标法》中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恶意”是这一概念的核心,“恶意”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按照学界的观点,《商标法》中的恶意不仅指的是“明知或应知他人权益存在”的状态,还有更深的恶意,即商标注册人攀附商誉、囤积牟利等意图。有学者将商标恶意注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前者是指抢先将他人在先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申请注册,后者还包括将他人拥有在先权利如著作权、商号权等的标识注册为商标,这与其说是对商标恶意注册的分类,不如说也是对恶意注册的定义,广义狭义之分其实是对商标恶意注册的内涵的范围划分。
        (二)对商标恶意注册内涵之检视
        以上对商标恶意注册的定义中,不论是攀附商誉、囤积牟利,还是抢注等行为,从严格上来说指的是某种具体的行为,若是以具体的行为形态来定义恶意注册,那将会使恶意注册只能以列举行为的方式被定义,且随着行为形态的不断更新,恶意注册将永远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事实上,商标法领域在寻求对抢注、囤积牟利等行为规制的方式时总是会以恶意注册代指,使得商标恶意注册逐渐成为一个笼统的术语,可以包含各种应当被制止的注册行为。根据《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注册、复制模仿驰名商标、抢注在先商标等行为都被归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由此也可以看出,恶意注册的本质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背,但是诚信原则作为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本就不是一个能够用确定的内涵界定其边界的原则,若是以违背诚信原则来定义商标恶意注册行为,那么这一概念的范围之大,将使其不能成为一个本身能够用确定语言表述的概念,也就没有了定义的意义。


        学界在研究商标恶意注册时总是先提出《商标法》没有关于该概念的定义,再试图对其提出自己的定义,但是本文对定义问题提出质疑,首先,恶意注册的核心是对“恶意”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在规制恶意注册行为时必须认定行为人存在主观上的恶意,而主观恶意的认定存在难度,无疑加大了对行为的认定难度;其次,恶意注册行为表现为多种形态,从规制这些行为的角度,每一种具体的行为都有不同的构成要件,即便给恶意注册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具体认定时还会依据每种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认定,统一的定义会使行为认定更加繁琐;最后,恶意注册这一笼统的称谓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抢注名人姓名、抢注公共资源、囤积商标以牟利等行为,在现行法律中都有对应的条款进行规制,当下的任务应当聚焦行为本身,完善对这些行为的规制体系,而无需再拘泥于恶意注册是否有统一的定义和内涵。
        综上,本文认为商标恶意注册就指的是商标注册领域的各种乱象,这些行为有不同的构成要件,也有不同的规制路径,应该从行为本身出发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而无需再纠结于恶意注册的内涵。
        三、商标恶意注册的类型化
        (一)类型化的意义
        目前的研究也对恶意注册行为进行了分类,虽然恶意注册行为表现为多种形态,但是这些行为之间是否有相同之处,若有相同之处则可以对行为进行分类,相同的行为必然遵循同样的认定思路,在规制时也可以遵循同样的规制路径,既可以提高行政、司法效率,也能够使对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更具体系化。
        (二)类型化的现状
        有学者分析了商标法中有关恶意注册的条款,将恶意注册分为基于绝对理由的恶意注册行为和基于相对理由的恶意注册行为,前者对应于《商标法》中第4条“不以使用为目的条款”和44条第一款“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后者对应于《商标法》中有关抢注的条款,即抢注他人拥有在先权利的标识,抢注未注册驰名商标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以及代理人或关系人抢注。这是严格基于法律规范所进行的分类,在分析具体行为类型的基础上,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兜底条款,包罗了《商标法》所不能列举的恶意注册行为。但是这样分类存在的问题是各类型之间有交叉的情况,《商标法》第4条在于规制注而不用的商标囤积行为,这是注册后的行为表现,而关于抢注的条款则关注的是商标选择上的瑕疵,抢注之后也存在着不使用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两个类型之间的交叉。
        还有学者从恶意注册这一术语本身的意思出发,结合行为表现将恶意注册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不正当竞争型,包括攫取声誉的注册行为和阻止他人进入市场的注册;二是权利滥用型注册,包括囤积注册和为从在先权利人处获取利益而为的注册。这一分类有助于理解恶意注册中的“恶意”,但是这一分类也存在着交叉的现象,如囤积注册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阻止他人进入市场,且行为人在一个注册行为中可能存在多种恶意。
        (三)商标恶意注册的具体分类
        对恶意注册行为的类型化应当为最终的规制目的服务,而规制商标恶意注册首先应当分析造成这些乱象的原因,才能在源头上制止恶意注册行为。现有的研究大多对造成恶意注册的原因进行了归纳,认为我过商标法领域存在的抢注和囤积行为的根源在于注册制下获取商标专用权时不要求实际使用。《商标法》第四次修订时明确规定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注册申请将被驳回,因此今后的商标注册申请将会审查申请人是否有使用商标的意图。但是分析商标恶意注册的行为表现,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囤积居奇,注册后恶意诉讼等行为确实不满足使用的要求,但是不以使用为目的条款并不能包含所有的恶意注册行为,例如,以攀附商誉为目的的注册,必须通过使用才能达到攀附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同样为《商标法》所禁止,原因在于攀附商誉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分析发现,现有的恶意注册行为中,不论注册申请人的主观恶意为何,申请人注册后的行为要么表现为通过实际使用以外的投机行为获利,要么将注册的商标用于生产经营,但是旨在攀附商誉、制造混淆等,这两种行为表现有不同的规制路径,注册后不用违背了《商标法》第四条的规定,注册后的恶意使用违背了诚信原则,这样,所有的恶意注册行为都能够被包含,且两种类型之间不存在交叉现象。
        综上,本文从规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角度,分析造成恶意注册行为的原因,以注册后的使用情况为标准,将商标恶意注册分为两类,一类是注册后不用于实际经营活动,第二类是注册后实际使用,但是以违背诚信原则的方式使用。这两类注册行为在认定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类注册在申请时应当着重考察其有无实际使用商标的条件,第二类注册行为则应当着重考察实际使用时是否会造成混淆等情况。
        四、结语
        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是我国商标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法律对恶意注册行为已经有规制条款,且在现行法没有商标恶意注册这一概念内涵界定的前提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规制体系,体系的完善应当着重分析造成我国商标注册领域种种乱象的原因,而不是深究恶意注册的内涵。从具体的行为上来看,恶意注册人存在着注而不用和注册后非善意使用的表现,因此,本文结合《商标法》第四次修订时增加的对使用的要求,将恶意注册分为注而不用和注册后非善意使用两类,以期为恶意注册行为的分类认定和分情况规制打下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