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3
摘要: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主要呈现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特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经营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从打破我国“二元化”土地管理的模式入手。对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的同时,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规划;资源管理
引言:城乡规划的改革大潮正在不断地发展前进,在城乡规划中不仅从人口流动进行规划,也对土地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统筹规划。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资本化、资产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城乡建设用地彼此分割的“二元”产权体制和“二元”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土地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首要工作内容。
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阻碍。不论是城市发展还是乡镇农村发展,都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再向外延伸到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去。虽然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发展,乡镇农村的经济发展依然属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这种两极分化的发展速度使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失衡的现状。因此,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了“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的社会发展方向,由此“城乡一体化”统筹模式正式进入中国社会发展规划中。为了破除“二元化”经济的传统结构,促进城乡的农业、工业发展,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国家对城乡土地进行规划管理,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以及人口不断涌入等问题,还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这一举措,从城市和乡村两个维度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从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全国经济发展得到了有效的平衡之法[1]。
2.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之间的矛盾
2.1城乡发展方向和土地规划目的不一致
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吸引了大批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必须满足所属区域内人口的生活、就业、医疗、交通、住所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城市资源的规划基本上是针对人口需求以及城市发展为前提的目标或方向。其中,城市在规划土地资源时,主要是向工业用地、建筑用地以及其他用地等方向探索规划。与之相反,乡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再加上人口流失较多,导致乡村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因此,对我国乡村发展主要从“人口持续减少、农业发展趋向产业化以及城郊农业兴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预测和规划。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还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因此土地资源的分配、使用依然与农业发展相关联。只有部分的土地资源能够与城市发展相联合,形成新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
2.2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冲突
由于城乡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目标不一致,造成了城乡土地规划工作内容产生了冲突。在土地规划中既要满足城市不断扩张的用地需求,还要保持耕地的使用面积。这种发展上的差异,造成了城乡规划与城乡土地规划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另外,城乡土地两者间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内容也不一致,因此两者在指导思想上就存在着差异。有关部门在进行城乡规划时也要将土地规划管理的问题考虑进去,反之,在土地规划管理时也应该融合城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划工作。
3.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间的相关性分析
3.1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管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造成了我国耕地面积数量持续下降。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威胁到了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稳定发展。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必须要将城市环境和土地科学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重视起来,不能一味的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耕地和环境资源。在乡村发展中也存在着耕地荒废等方面的土地使用问题,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产值低、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从而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城乡规划的共同目标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虽然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都存在着差异,但是对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规划管理工作上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城乡之间发展的合理规划,能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2]。
3.2土地规划管理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大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够让整体经济保持平衡并且持久稳定发展下去。因此,国家首先要改革农村农业生产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弱势地位。我国农业发展正逐渐走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通过保护土地使用权益、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来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模式不仅要从生产环节、生产工具以及生产材料上进行改革,还要通过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逐渐改变农业生产的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减小城乡差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土地规划管理,对土地用途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等两方面进行调整,以耕地不被破坏为前提,确保农村劳动力合理的转移,从而加强城乡规划的可实施性。
3.3防止城市盲目扩张、阻止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对于国内城市开发的盲目扩张,广大民众都不陌生,甚至深受其害。比如,土地被蚕食,山林被毁坏,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对此,中央曾经三令五申,对生态环境与耕地面积都设定了“红线”,但是,由于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和相关问责制度的缺失,城市盲目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是耕地面积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导致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缺少了保证。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因此,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相融合,能够防止城市盲目的扩张,还能够阻止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4缓解城乡差异和发展压力
在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土地规划管理的实施,不仅能够高效地解决城市发展的用地压力,还能促进乡村土地管理制度更加趋于完善。合理的对土地进行规划管理,不仅能够为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还能够不断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面对城乡土地规划管理的方向不同,我国目前正使用“一地两制”的双向管理方法,使城市与乡村之间更好的通过人口与土地得到“双向连接”,不断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各方面差异。
结语:综上所述,土地规划管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方式之一,通过利用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措施,能够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国城乡土地规划管理正在稳步地推进,在城乡规划、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确保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小艳.论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J].科技风,2019(16):132.
[2]吕甜.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