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2010719880909XXXX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超预算原因主要包含工程前期的预算编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工程管理缺乏相对的科学合理、预算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较低等原因。为此,需要科学完善工程概预算编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优化队伍管理水平、规范建筑施工工序流程等方面进行控制。
关键词:廸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
引言
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起超预算的问题,不利于工程的实施,并且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工程预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防止超预算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1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作用
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较高,在市场经济下,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需要做精细化的管理,合理化、标准化控制造价预算,以保证工程资金的高效使用,保障工程的施工建设进度。建筑工程造价能够管控资金规划,合理节约施工成本,避免施工材料浪费、忽视质量问题的情况发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也能保证企业声誉。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
2.1预算编制不完善
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分析时,相关造价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将所有可能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尽量确保预算的全面、科学、合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预算编制不完善的情况。一方面,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施工的程序相当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很容易遗漏相关问题或者个别因素,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出现不全面、遗漏的问题。如此一来,其工程造价便会出现预算编制的不完善,便无法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合理、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即使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通过实地考察将施工规模、施工技术、施工过程等具体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并以此为根据来编制工程预算编制,但仍然会因为项目的特殊性及相关定额的缺失导致预算编制方法和管理机制的不合理,进而出现工程实际投资与前期预算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
2.2监督管理不到位
监督工作是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一旦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可能导致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极易出现开裂现象,迫使工程进行返工,额外增加了施工成本,导致超预算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混凝土开裂现象的出现,监管人员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从而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施工管理不到位还会拖慢工程的施工进度,导致工程出现延期现场,进而导致工程的违约行为,需要额外支出一部分违约金。
2.3工程管理缺乏相对的科学合理
在每一个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都存在一定的科学和合理性,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很容易使得工程无法顺利进行。并且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其周期较长,而且还存在着很多繁琐的工序,尤其会受到多种外界和内部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无法很合理体现。而在许多施工的过程当中,其建筑的所占面积和体积都是相当庞大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无法对于项目的整体做出合理管理,那么就难以对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详细地认知。这样就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无法对具体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使得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
2.4预算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较低
相关人员的专业预算能力是保证工程预算合理、避免超预算现象发生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然而在很多建筑企业进行造价预算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关的预算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相关技能提高。
因此这就使得在预算过程当中,对于其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从而最终影响了工程施工的周期。此外,很多预算人员并没有对具体的施工单位进行详细地考察,导致预算的结果和工程实际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也因此往往会造成造价预算超出了实际的预算价格,从而为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控措施
3.1全面提升工程预算编制质量,科学编制工程预算
建筑单位要进一步优化整个工程预算编制体系,通过提高工程造价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来为后期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参考。为此,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勘查,对现场情况作出详细、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通过详细比对设计施工图纸来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其次,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分批分量采购施工材料的方法来避免材料的浪费。通过这一方法可提高短期内造价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2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为了让施工过程更加的合理,需要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有效地避免工程问题的发生。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第二,需要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时完成工作,避免工程出现延期问题;第三,需要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现施工安全事故。为了保障监督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需要监管部门和预算部门进行合作,先由预算部门对工程超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监督管理的方向,从而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再由监管部门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防止施工人员出现违规的操作造成施工问题,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工程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3.3规范建筑施工工序流程
在对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整体环境当中,企业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成本控制工作。相关的造价预算人员必须对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具体的施工环节有着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相关的图纸进行科学的计算,这样才可以对于施工工序进行掌握。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施工队伍的科学规范以及相关施工程序的确定,才能保证整体施工的质量安全。并且对于造价预算人员科学掌握施工环节所需要的相关成本也能做出精准地控制。然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其具体的施工步骤是十分繁杂的。造价预算人员必须有着极其高超的技术,才可以对于施工的复杂程度进行详细地了解,并且对于施工工序进行规范。因此在实际的过程当中,就必须有着合理的工序来保证施工各个环节不会出现纰漏。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造价预算人员应该和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协调,从而能认识到施工的具体情况,并且对一些工序进行合理地调整,使其符合相关的规定和实施方法。这样造价预算人员就可以对于施工当中各个成本消耗进行详细了解。
3.4提升预算编辑人员综合能力,优化队伍管理水平
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于整个工程造价准确度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得以合理解决,必须要提升造价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而优化整个队伍的管理水平。为此,需要施工企业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详细考核其综合能力,包括全局意识、专业知识水平、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通过筛选和考核结果精选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从业人员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预算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建筑工程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并且让工程的预算更加的准确与合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子豪.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J].居舍,2020(25):137-138.
[2]卢斌.试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理措施[J].四川水泥,2020(7):231-232.
[3]郭爱平.建筑工程地基基础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对策[J].智能城市,2020,6(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