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11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保障国家利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实做细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是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经营环境,确保国有企业正确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实际,就如何以精准监督提升监督实效,做实做细国有企业监督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精准识别监督人员,精准梳理监督事项,精准运用监督手段,精准把控监督全局的监督工作思路。
一、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意义
国有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作保障,监督是践行“两个维护”、净化企业生态的重要手段。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逐步深入,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职工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等违规违纪问题仍时有发生,有效开展监督,削减违规违纪问题存量、遏制问题增量,是营造企业廉洁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1-2]。
二、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目的统一明确,监督方式日渐规范化,监督手段日渐多样化,监督的效果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企业监督作用发挥的不利条件。一是自主监督、自我监督的意识有待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监督多半是依赖于监督人和被监督人对监督制度的执行程度。监督体系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强制性的监督或者说是被迫监督,监督人与被监督人的积极性和作用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激发。二是监督的合力有待提升。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种监督资源从履职依据、职责定位、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由于各监督资源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监督资源未能有效地整合,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资源的效力,增加了监督成本投入。三是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力量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监督的效能有待提升。当前,在监督工作中,当老好人,不敢抓不敢管的现象仍然存在。监督力量薄弱、能力水平不足仍是诸多企业面临的困境。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监督工作作用发挥,不利于国有企业长期、健康发展[1-7]。
三、精准监督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识别监督人员,对象瞄准。梳理重点廉洁风险岗位。在广泛搜集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违规违纪典型案例、梳理违规违纪情节、识别风险要素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等方法,对相关岗位的风险要素进行梳理赋值,通过数字化系统广泛开展岗位职责调查与岗位廉洁风险评价,组织相关被监督人和监督人员在线填报岗位职责要素,梳理出岗位廉洁风险分值较高的人群,识别重点廉洁风险岗位,分级管理。同时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开展重点廉洁风险岗位的日常教育与监督管理,强化监督意识、廉洁意识,提升监督效率[7-9]。
精准梳理监督事项,内容找准。梳理廉洁风险点。立足于覆盖国有企业全价值链的联合监督格局,坚持职能体系监督与业务板块监督“双轮驱动,相向行驶”,有序组织对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以及其他辅助业务全价值链相关业务进行梳理,识别具有廉洁风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全价值链精准监督“划重点,找方向”[7,9-12]。
精准运用监督手段,措施用准。整合巡察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职能监督等资源,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综合运用主责监督、“机动式”巡察、专项检查、审计联动、明察暗访、交叉检查、执纪监督等“7+N”手段,注重开展体系联动、横向联动的监督,通过权责互补、能力互补、人员互补,着力解决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监督人手不足的问题,发挥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11-20]。
精准把控监督全局,统筹实施。精准有效的监督,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在实际实施中,建立完善监督体系,是统筹监督资源、节约监督成本、提升监督实效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构建起党委统一指挥、体系监督、板块监督、专责监督同向发力的联合监督体系,整合监督资源、共享监督信息、提高监督效能[13-16]。其次是强化监督责任的落实,在每年年初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中,把监督责任明确写进责任书,将责任制的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于履行不到位的,按照规定进行追责问责,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同时,强化监督意识的宣贯。
没有离开业务的监督,也没有离开监督的业务,只要有监督的意识,监督就无处不在。通过广泛开展正面引导教育和负面典型教育,促使监督人与被监督人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扎实落实,增强廉洁风险防控意识,真正把防控廉洁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做在日常,抓细抓实。
四、结语
监督工作在防范廉洁风险上见效较慢,其成效是长期的、隐性的。但正如古人言,良医治未病。做实做细监督工作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国有企业在严肃执纪问责的同时,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监督工作,精准施策,有效遏制诱发违纪违规行为的因素,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形成了较完善的模式、载体,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从实用性和有效性出发,精准监督,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白广磊,在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上下更大功夫[J].中国纪检监察,2019(4):30-31;
[2]张国栋,充分体现履行好监督职责的紧迫要求[J].中国纪检监察,2019(2):54;
[3]金文卓,新时代强化国有企业监督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盐业2018(16):10-14;
[4]杨巨帅,以做实做细监督促责任落地落实[J].中国纪检监察,2019(21):43-44;
[5]张勇.国有企业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8(24):11-12;
[6]柳跃伟,辛书霞.对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9):3-4;
[7]武学年.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监督的难点和途径研究.居舍,2017(34):184-185;
[8]刘湘.国有企业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研究.现代国企研究2017(18):213;
[9]杜波,李红枫.论国有企业廉政监督制度建设的三个层次.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1-36;
[10]杨贞武,田耀贵.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企业管理,2016(S2):386-387;
[11]唐琴珠.初探大型国有企业国家审计监督中的问题与措施[J].金融时代,2017(12):82;
[12]邱芙蓉.浅谈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发挥纪检监察干部作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231;
[13]梁伟波.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整合.中国内部审计,2016(10):98-100。
[14]吕君芳.国有企业应构建内部大监督的工作格局[J].紫光阁,2017(8):80-81;
[15]余春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建国企大监督格局[N].企业家日报,2012-07-24:1;
[16]孟威.整合监督资源构建新型国有资产廉洁监管体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2):1-41;
[17]黄许锋.关于构建国有企业“全方位监督”体系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9):226;
[18]魏子淞.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思考[J].当代电力文化,2017(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