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 余小柳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余小柳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矿产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采矿施工十分重要。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9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矿产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采矿施工十分重要。施工过程还存在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致使施工期间安全问题频发,若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以及人员安全。本文针对采矿施工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管理要求,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以期为采矿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应对策略
        引言
        在当今社会,煤炭作为应用广泛、用途多样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量是非常巨大的,开采工程也十分繁重复杂。随着煤矿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推进,开采效率和产物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新的工程下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仍十分严峻。如何加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将科学的采矿设计与安全的采矿工作相结合,在现今的技术水平下,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将会成为煤矿采矿工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煤矿采矿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煤矿采矿工程中,安全问题应该被列为首位,近年来,国家号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足以证明煤矿采矿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煤矿采矿工程规模庞大,操作繁琐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开采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干扰,而如果在煤矿采矿工程中,忽视安全因素,轻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按照安全操作的流程规则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体的采矿进度,严重的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有可能暂停或终止开采工程。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要想发展高效率、高收益的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必不可少。
        2采矿技术在采矿中的特点
        一是固定性,采矿作业的主要任务便是采集地下的矿产资源,且这些煤炭资源更多集中于一个地点,作业具备更强的固定性。矿藏资源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提高采矿效率,企业应合理采用采矿技术,在促进采矿生产力的基础上,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二是流动性,煤矿开采期间,工作人员应根据采矿进程的变化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开采技术,以保证各个开采环节的衔接性与配合度,从而提高采矿作业的效率与质量水平。若无法保证开采的灵活性与流动性,各个环节较为松散,则会导致采矿的失调,降低开采效果。三是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更多存在于环境恶劣的地区,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矿技术也更为复杂,采矿期间的的资源质量会越来越差,无法保证预期的经济效益。对此,在采矿期间应做好采矿技术的创新工作,以提高采矿效率。
        3.采矿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3.1制度因素
        部分采矿项目施工期间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现场巡检缺乏,导致煤矿存在违章施工的问题。并且对于违章施工的行为未能及时治理,加大整治力度,导致相关人员,对于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考核标准不完善,难以将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激励制度缺乏,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在思想方面对安全问题重视度不足,导致采矿施工安全隐患较多,不利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2技术因素
        第一,采区中部的车厂设计方面,可选择单道和双道起坡方式,单道起坡操作便捷,但是常出现技术风险。如:采区井巷的施工过程,如果单道起坡相关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导致操作存在问题,严重威胁作业安全,常见的不安全操作为操作人员在临时分叉位置提供助力,保证空车不会出现“掉道”问题,向中部车场当中进入,可能导致人员存在被空车或者材料运输车辆碰撞风险。第二,选取曲率半径科学性不足,半径过小,安全隐患较高。

同时,钢丝绳半径选择过小,可能出现断裂问题,增加人员安全隐患。第三,巷道设计方面使用弯道设计这一方式,不但会增加设计难度,而且还会增加隐患,导致人员看错信号,出现安全事故。
        4.应对采矿施工不安全因素的对策
        4.1健全管理制度
        第一,煤矿企业需要针对采矿施工期间产生的违章作业展开全面监管,针对重点区域随时巡查,加大打击力度。组建执法组,对于采矿施工定期巡查,对于违法施工者产生威慑,有效治理采矿期间存在的违章施工问题。第二,煤矿企业还需对违规施工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矿山施工区域展开全面排查,采取法律手段,制止违章施工行为。第三,安全管理实践过程,需要前移管理关口,在施工现场组织安全例会,由班组长负责施工过程安全监督工作,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每班人员完成工作以后,及时对于其工作量进行记录,并按照验收制度打出分数,保证安全日志随时填写,按月积累。第四,煤矿企业需要对于采矿人员展开安全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将无私奉献以及艰苦奋斗等精神传达出去,营造优良的管理环境。
        4.2加强人员管理,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
        煤矿采矿过程中井下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应当时刻关注井下作业人员的操作,对各个环节、所处的环境条件安全性等严格监控。在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自身安全进行管理时,笔者建议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运用RFID技术方法。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阅读器与卡片、作业方案和出入管理等。煤矿采矿作业人员下井前,应当将电子卡片与其衣服、安全帽等黏贴在一起,当作业人员进入巷道时,先对上述电子卡片进行识别和检测,否则一律不得进行下井作业。通过阅读器,采矿人员对卡片录入的信息予以处理,添加、修改相关数据信息。煤矿采矿时,井下作业人员主要有两种,一是临时工,二是长期工。这种员工分类方式下,卡片也要分为两种,根据职工类别对其工作权限予以管控。上述数据信息录入后形成电子编号,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处理,又具备良好的查询功能。对于临时卡而言,其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记录的信息数据根据需求发生变化,具有作用时间短、可反复利用等特点。
        4.3加强煤矿采矿现场安全管理
        煤矿采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注意各个环节,尤其是采矿过程中的输煤系统安全管理。以输煤系统安全操作和管理为例,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管理要点。第一,对输送带加强运维检修。在输煤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作业人员对输送机的安装操控应当严格检查。实践中为确保安全带投产、操作作业的人身安全,应当注意检查皮带是否打滑、是否拉伸或者是否存在撕裂等问题,对输煤运行中的输送带运行速度以及调偏设备转动和托辊转动等加强管控。这些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关系着煤矿采矿安全实效。第二,输煤系统管理过程中,针对煤特性引发的安全隐患采取应对措施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应当及时清理输煤过程中的积煤、落煤管,以确保其通畅性,避免出现堵煤现象。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对煤管堵煤信号传感设备、防闭塞设施等,进行定期的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结语
        总之,对于矿山施工期间存在的安全风险,需要相关人员对于危险因素成因展开分析,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需关注采矿技术的规范应用,防止由于技术引发安全风险。此外,还需结合采矿行业发展,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对于采矿安全展开实施监督,实现无人值守,提高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阮荣龙.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19,(14):12-13.
        [2]史金.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9,(34):247.
        [3]孙付华.露天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9,(37):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