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水利局 浙江嘉兴 314100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河道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提上日程。鉴于此,文章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价值和主要原则,并进一步对生态治理技术及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助力城市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引言
河流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我国多数城市的河道生态治理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归纳梳理以往在河道生态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做出切实有效整治河道的实施方案,从而提高河道综合整治能力,加强对河道水环境的保护。
1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意义
水环境污染程度加剧不仅会对人类用水需求和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会严重破坏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从而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于此,国家环境安全管理部门指出,各级环境保护和管理单位均需不断加强水环境保护管理,也即要合理应用相关技术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保护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防止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水流阻塞和水源枯竭等,才能满足人们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由此可见,加强水环境保护管理,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2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水资源紧张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工业飞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最终造成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大多数城市都是借助周边河道水资源来满足居民的饮水用水需求,然而河道水环境生态较为脆弱,对于污染的净化和控制能力很差,河道水质逐渐下降,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在城市用水量只增不减和水污染逐渐加剧的双重压力之下,部分城市河道水环境已经无法为居民提供充分的日常用水,甚至水质也难以达到工业用水要求。
2.2河道内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由于下雨、下雪等自然天气作用下,地表径流会将城市内的生活污水以及各类垃圾污染物等冲刷进河道内,积年日久就会造成河道底部污染物的沉积,进而致使水质日益恶化,水体污染不断加重,并使得水体内的含氧量骤减,最终导致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这些影响下,水生动植物就不具备生存的条件,河道及周边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会随之大幅减少。
2.3缺乏完善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是推动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顺利和高效开展的基础条件,然而,我国当前大部分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均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难以明确水环境保护管理权责,难以对各部间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这样不仅不利于水环境的综合保护管理,同时还会导致水环境保护管理脱节,从而会降低水环境保护管理质量和效率。
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
3.1重视河道蜿蜒形态、构建多样化河流
自然情况下,由于受地球自转、流域地质、河流两侧流速等因素的影响,河道会呈现出蜿蜒曲折的状态。而蜿蜒的河流相比径直的河流具有更强的蓄水能力,能够使微生物更好地存活,相应的自净能力也更加优越。
因此,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构建多样化的河流,以此达到提升河道蓄水能力,降低洪涝危险以及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的双重效果。除此之外,保持河流自然形态能够降低成本,避免截弯取直耗费资源。
3.2完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修复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环境修复在河道治理中是极其重要的,主要得利用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方法来进行,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稀释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直至修复到完全没有危害,使城市河道最大程度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3.3建立全面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全面落实各项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还需建立全面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中应该明确规定水环境保护管理范围、管理流程及各部门的管理权责,以促进各部门均能严格按照该项管理制度规范开展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水环境检测和修复管理,才能推动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和高效开展。另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还需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和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机制,以更好地监测水环境的具体情况,如构建水环境监测网络,借助于该监测网络不仅能快速和全面地获取水环境保护管理相关的数据,同时还能在线对水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3.4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法律体系
鉴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法律体系,而健全的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法律体系又是推动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就需要相关立法部门不断加强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相关的立法建设,首先,要改变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分立立法的形式,将两种分立立法进行合并,建立一步具有规范程序性的立法,并且立法中对水环境保护管理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这样能有效提高相关立法在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的可操作性。另外,相关立法部门还需根据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的各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在水环境污染物形成环境、水环境污染物处理环境、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环境等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工作顺利、规范开展。
3.5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用水浪费的情况普遍存在,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污染都非常严重。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唤起社会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同时号召人们重复用水,节约用水。其次,发展节水技术,注意从日常工农业生产、生活方面节水,农业上采取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工业上将水资源重复利用到最高。除此之外,合理开发水资源并科学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做到全面利用,减少无味的浪费。发展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回收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再生产。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加强领导,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对污水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高水资源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水环境发生严重破坏,不仅会对人类用水需求和社会生活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会严重破坏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从而难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因此,就需要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高度认识到加强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分析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和明确水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水环境保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未做好水环境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划和控制以及缺乏健全的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法律体系,因此,加大水环境保护管理投资投入、建立全面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科学做好水环境保护管理规划和总体控制、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管理预警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综合保护管理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婷.优化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2):33.
[2]房睿.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化工管理,2020(2):124.
[3]朱民政.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江西农业,2020(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