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 熊伟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熊伟 李夫强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急剧增加。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建筑工程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急剧增加。近几年,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之相对应的是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暴露了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短板。安全管理是贯穿于建筑工程整个施工程序的关键模块,削减安全事故发生数量的核心在于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怎样有效利用智慧工地,变革以往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式,切实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者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预警管理
        引言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和坍塌是当前建筑常见的五大安全事故。其中,高处坠落最为典型。据调查得知,2019年1~6月份,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中共发生160起高处坠落事故,所占比例为51.45%;42起物体打击事故,所占比例为13.5%;32起坍塌事故,所占比例为10.29%;22起起重伤害事故,所占比例为7.07%;55起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等其他事故,所占比例为17.68%。任何一件安全事故的出现均存在因果关系,且关联关系十分复杂,需深入分析原因,理清因果关系,制定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措施。
        1完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
        对安全预警管理来说,需要将预警分析放在重要位置,并涉及监测、识别和诊断等内容。施工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因素,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施工状况了如指掌。同时,在面临监测信息与相关问题后,也要深入进行剖析,将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下来,针对最终结果和程度,需要科学合理进行评估。一般情形下,可采取专家打分法、核对表法、情景分析法等。建筑企业可巧妙地借助BIM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相符合的三维模型,全面、准确地模拟整个施工环节,并根据所收集数据找到安全风险重点监测对象,进而以此为依据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机制。
        2一种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预警系统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行业普遍存在的工作风险较高、事故多发等问题,为提升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能力,国内外关于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预警模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一种使用BIM技术构建的安全预警模型,对预警决策中动力学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使用BIM信息模型完成实测数据的获取,据此实现施工安全预警功能。但BIM信息模型存在难以实时采集相关数据的弊端,导致预测误差较大,限制了准确预警功能的实现;基于目标识别的安全预警模型,针对目标特征,结合运用Elman、SOM网络完成对超声信号时序相关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模型的构建,降低了该模型实施安全预警的成本,但其响应时间仍有待提高。现有的这些预警模型大多基于动态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等构建,但是普遍存在适用范围较小、客观性不足等问题,导致预警响应速度及准确率较低。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收敛速度快,且具有全局极小点等优势,作为一种统计学理论,将其应用于安全预警模型中可有效提高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是高危设备机械智能管理主要是依托智慧工地高危工程管理平台,在塔式起重机、卸料平台、施工升降机、爬模支撑等设备设施适当位置安装智能监控设备。随后通过设备进场信息录入→设备安装验收→设备监控→违章报警→现场处理/逐级上报等程序,形成一个高危设备设施集成信息库。

比如,在高爬模自动化监测管理过程中,可以集成高支模无线采集器、高支模综合分析仪、荷重传感器、声光报警器、位移计、高精度倾角计等工具,形成具备无线自动组网、实时数据分析、高频连续采样的监测管理云平台。在施工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就会在数秒内触发声光报警,提醒人员紧急撤离。其次是现场人员监控处理主要是依托智慧工地实名制管理平台,根据A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需求,落实实名制精准化管理,构建专门的智慧工地现场人员实名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直接对接政府系统,可以根据收集的总承包方、分包方人员信息自动生成工人档案。并为每一个施工人员发放粘贴有个人信息二维码的安全帽,在现场出勤、安全培训、事故处理时,管理者可以直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扫描施工人员安全帽上的二维码进行人员信息记录。在此基础上,现场安全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定期汇总移动智能设备扫描信息,对各环节施工人员数量、分布情况直观分析。根据分析情况,科学配置管制区域报警系统、限载智能系统,以便在人员超出区域受力安全界限或者靠近现场临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等管制区域已预定范围内自动预警,并经物联网实时发送给管理者,及时消除风险源,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4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新建建筑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对单体结构性能检测、安全鉴定技术日益完善,专业检测机构数量日益增加,但目前对于建筑的检测、安全评估等技术还只是针对建筑单体,对建筑安全的管理多是碎片式的,在全局层面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要避免房屋倒塌事故对生命和财产的破坏,必须建立覆盖面广、动态跟踪的城市既有建筑安全管理系统,对城市房屋进行主动管理、甄别和危险预警。该系统宜包含以下功能:房屋安全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库处理分析、安全评价与预警、管理决策系统、公共数据云平台。
        5有关于现代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智能化路径的探索
        首先是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当制度不具备健全性和完善性的时候,我国政府人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各项资源对建筑智能化情况和趋势进行全面调查以及探究,提升资源利用率,引进经验丰富和技能高超的专业性人员以及智能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本企业人员进行讲解,交流问题,实施学术方面的探究,以此为落实建筑智能化法律法规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成立规范的信息共享平台。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智能化理念逐渐形成,被全面落实到了建筑施工环节中,不过毕竟一人力量是有限的,当遇到相对复杂问题的时候,一个人的话是无法灵活解决的,而构建能够沟通施工技术平台的话,那么就可以借鉴新型施工技术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解决施工难度,确保问题迎刃而解。利用规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在施工期间全面推广现代化的建筑智能化管理模式,监管建筑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将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落实于该项平台中,应用信息共享平台,快速探究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不良隐患,从施工期间进行相应的预警处理,从而减少工程隐患的出现概率。另外,还可以应用信息共享平台监管施工企业的质量,健全和优化各个环节,提前警示施工期间的不规范行为,以此替换以往单一的施工安全管理方式。
        结语
        总之,建筑建设项目的质量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有了创一流的质量精品意识,就能创建一流的精品工程,才能更加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科学且高效的预警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而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森林.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警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09):110-111.
        [2]周建兵.浅谈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05):133-134.
        [3]赖忠楠.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9(21):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