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张德华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张德华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建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黑龙江百利港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8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建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现阶段情况来看,我国与国外不少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需不断强化工程质量方面管理,对于施工技术不断进行研发以及应用,进而促使土木工程能够快速到达领先水平。在现阶段土建工程之中,混凝土具有的结构属于重要环节,并且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分析土建工程混凝土有关结构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建工程混凝土的结构有关施工技术展开探究,希望能给有关部门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但在现实施工中,很多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这就预示着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扎实掌握技术要点,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1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质量的相关因素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将水泥、水、粗细骨料和一些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融合,并且通过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完成最后的施工,进而形成了土木工程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施工的各个阶段,由于受到材料质量、运输方式、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施工经验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可能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质量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早期出现裂缝,另外如果存在结构物理性能指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很可能会造成工程返工,其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其中,结构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从混凝土的制作到施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合理,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例如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泥质量有问题,可能会导致水泥的水化热较高,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相差较大而造成裂缝。
        2土建工程混凝土的结构有关施工技术
        2.1搅拌技术
        搅拌技术属于把实践当作基础的一种施工技术,这种技术流程比较复杂。进行搅拌以前,施工人员必须对影响搅拌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如材料配比、搅拌时间以及材料投放顺序等。施工人员需从各个方面着手,对搅拌进行严格管控,这样才可对混凝土整体质量加以保证。同时,进行搅拌期间,还需按照工程需求对搅拌时间加以合理控制,并且对搅拌时间方面管理控制加以强化,对搅拌期间具体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搅拌均匀,并且在完成搅拌以后,必须马上把混凝土全部卸下来。
        2.2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配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强度,所以在混凝土结构具体施工的过程,混凝土配比应根据国家相应进行,可选择多次试配方式进行应用,为混凝土的科学合理配比提供保障,使得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与建筑质量需要相符。在混凝土配制好及具体使用的前期,应以抽检的方式检查混凝土质量,借此为混凝土性能、强度等提供进一步保障,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得以大幅度提升。
        2.3浇筑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牵扯到墙体、基础底板及楼体结构等诸多方面,应格外注意墙体浇筑过程,所应用的混凝土成分一定要维持一致,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混凝土散热是基础底板施工阶段需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指标的控制;二是联合使用其他措施强化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另外,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贯性,应多加注意材料、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

本项目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法,混凝土经由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2m,若>2m时,则务必采取有关措施方法。应结合结构特征、钢筋构件布设的疏密度进行浇筑。分层浇筑高度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值≤500mm。浇筑的柱、墙连接成整体的梁与板时,建议在柱和墙浇筑结束后暂停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而后再行浇筑。
        2.4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配置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中,配置技术属于最为基础的技术,但配备质量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于施工材料要严格的按照实际需要配比,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在砂石配置过程中,负责人员在进行搅拌工作之前,首先应该对砂石的含量进行准确的测量,最大程度确保配置比例的准确性。
        2.5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减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有效控制内外温差,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和抗压能力。在完成浇筑工作的12h内,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喷水处理或覆盖处理,做好养护处理工作,在拆除模板后,使用塑料薄膜法或浸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湿润性,若是施工周期较长,再加上连续保持5℃以下的环境气温时,则需要采用外加剂添加和蓄热法,有效养护混凝土结构。
        2.6控制好温度应力
        在对混凝土实施搅拌期间会产生不少热量,这些热量主要是水泥散发出来的。假设要对结构温度加以合理管控,必须先对结构质量加以保证,通过对水泥比例加以合理调整,能够减少搅拌期间产生的整体热量。现阶段,通常通过大坝水泥来代替工业水泥。对混凝土进行生产期间,会事先铺设相应水管,完成浇筑以后,通常会在水管当中注入冷水,通过水体流动来带走混凝土当中的热量,从而减少内外温差,提升混凝土整体结构具有的稳定性。
        2.7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裂缝,一旦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情况,会给结构性能、稳定性、整体建筑施工质量等带来直接影响,所以针对裂缝问题应采取科学措施进行解决,对此,就应该在混凝土抗裂性能方面进行提升。具体来说,为确保混凝土裂缝问题得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应注意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内容:第一,高度重视添加剂的适量添加,在混凝土进行具体配制的过程中,添加剂能保障混凝土精准自缩值,使混凝土配制质量全面提高,确保混凝土质量能与工程需求相符。此外,针对添加剂进行添加的过程中,应对必要操作规范及标准要求进行充分掌握,严格把控添加剂剂量,确保添加剂的添加操作具备科学性及合理性。第二,注意混凝土材料性能,较强抗拉性、抗伸性是金属及有机这两种纤维的显著特性,把上述纤维材料加入混凝土内,能使混凝土材料抗裂性能显著提升,为逐步提高混凝土质量提供保障。第三,合理配置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把各添加原料的名称充分明确,同时还应该精确确定各原料实际配比数量,具体来说,可对先进测量设备进行应用,借此计算并明确各原料参数比例,基于与标准质量要求相符的混凝土配比参数选择,为混凝土抗裂性能及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施工工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同时,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与材料配比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倪志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129.
        [2]张玉梅.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05):149-150.
        [3]余德浩,翁力君,朱君,贺雄三,戴理兵.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18):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