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张婧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婧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好的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好的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制度建设不力等问题,对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是提高其业务工作效率的必备条件。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制度参考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业务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在实际施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方面有待改善与提高。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界定有很多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界定,事业单位分为三类: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事业单位和公益事业单位。每类机构都有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土地和办公楼等房地产,以及生产设备、车辆和办公设备等动产。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物业管理、水电管理、消防管理、物流安全等方面的资金、资产和采购管理密切相关,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固定资产具有总量大、类型多、后期投资大的特点。管理范围广泛,部门职能重叠。在多头管理模式下,监管漏洞和盲点容易出现。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就容易滋生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关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功能,也更好促进自身内部规范化发展。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只重视个人业绩,忽略了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运营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整、不健全,未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预算、申请、采购、入库、领用、调拨和处置的流程及审批权限,责任分工不明确,日常监督不到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资产管理人员不清楚何为固定资产,不知晓如何进行日常管理,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未维护,固定资产盘点形同虚设,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现状。有关人员不了解固定资产的政策法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随意,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和浪费。
        2.2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财务核算的信息化,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功能落后,无法满足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需求,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的进销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二是很多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更新滞后。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等行为都是由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流程复杂,流转费时费力。部分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只记载了账面价值,后续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报废或者遗失,因资产情况变更登记不及时,实际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没有及时更新,无法发挥资产管理的时效性。
        2.3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的日常数据核算和财务账表处理,基本是登记固定资产购置入账、资产盘点、报废核销等流程,而固定资产配置的标准几乎没有。各部门在申请配置固定资产数量、种类上存在主观性及随意性。因缺乏统一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导致某些固定资产在一个部门存在闲置,而另外的部门却存在同种固定资产缺乏的现象,还在盲目、重复申请购置,造成固定资产资源的闲置、浪费。

同时,因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往往各部门会对预算资金进行争夺,或者针对不同级别领导、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超需配置,导致预算资金浪费以及部分固定资产配置的不公平、不透明,而造成固定资产配置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单位正常运行的硬件保障,是开展正常工作的必要工具,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单位管理层要转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对固定资产管理应重视全局性、持续性,关注每个环节,科学地指导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时,通过专题会议、内部交流会等形式,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在工作中时时关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单位可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由上自下、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在单位内部营造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3.2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从资产采购到报废的连续管理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政府采购、会计核算、报废处置等环节,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体系。首先,管理人员应掌握所在岗位应具备的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采购人员应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招标投标法,根据单位实际需求、按照法定程序购置适合的资产;财务人员应掌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正确确定入账金额,按月计提折旧,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后勤人员应时时关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其次,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日常工作中紧绷廉政这根弦,杜绝舞弊和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3.3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应正确认识信息化的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以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平台,涵盖资产预算、采购、登记卡片、计算折旧、报废处置等环节,并且与财务系统相衔接,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信息化手段,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较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3.4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实行绩效考评
        一方面,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机制,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覆盖固定资产政府采购、使用、报损、报废等各个方面,减少监管漏洞。完全依靠单位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与财政、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不定期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对,做到资产管理警钟长鸣。定期公开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督促管理人员以更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行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减少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产生的浪费。另一方面,建设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评价设计过程中,以资产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为目的,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资产配置、资产利用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以考核促改进,促使管理者自行改进,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结束语
        由此可见,加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行政单位运转的稳定。但是在实际加强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内部员工的管理意识及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借助信息化网络来实现工作人员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薇.从固定资产管理角度浅析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J].财经界,2016(2):150-151
        [2]牛艺辰,董美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7(15):14-16
        [3]赵婧.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35):31-32
        [4]张福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8):10-11.
        [5]景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