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刘宁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刘宁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  512026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作为工程建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好坏对工程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概念及常见地基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建议,以供同行们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问题;对策
        引言
        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工作来说,前期基础工作的整体效率及效果过硬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相关工作能否平稳健康推进落地,需要在积极秉持全流程链条核心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采取诸多得力措施强化提升前期基础工作的实际成效,各个行业领域所涉及的前期基础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对于建筑业来说,建筑工程全流程当中所涉及的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就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专业性较强,能否高质高效推进开展落地建筑工程全流程当中所涉及的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相关具体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设计施工后续相关具体工作的推进开展落地能否切实有效符合初始预期理想目标,确实应该提供深层次的积极关注。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利用钻探、槽探、触探等手段对工程拟建场地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及岩土工程条件等进行勘探、分析和评价,从而给出地基基础方案的活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包括地质形态、岩土相关数据、界面划分及技术要素四个方面。地质形态,就是在建筑施工勘察过程中要确定所处地界的土壤结构、所包含的物质及地基的分布状况。界面划分就是鉴定施工地界的岩土受风化程度,判断地质状况和构造。同时,也要对岩石的参数进行研究,例如对岩土中颗粒成分和颗粒土进行勘察。技术素质主要指在作业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2地基处理概述
        2.1强夯法处理要点
        在利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应用,使用起重设备将夯锤设备吊起,在上吊到一定高度后,确保夯锤设备自由下落。在下落期间能够实现对地基的冲击,使地基能够达到良好加固效果。在对地基冲击的过程中,地基土结构内部会产生一定冲击力,冲击力会将湿陷性黄土地层消除,使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都可以得到保障。强夯法的科学合理应用使土体结构的固结有效性得到保障,并且降低了土体结构的吸水能力,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土体的湿陷性。在湿陷性黄土回填夯坑处理中,要尽量使用粗颗粒材料,比如碎石材料、块石材料等,使强夯置换工作能够更好完成。在实际工作开展之前,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试验,从而明确该地区是否适合使用强夯法地基处理方式。通过对重锤夯实原理的应用,使得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能够达到良好处理效果。该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为施工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同时施工周期也相对较短,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效果较为明显。
        2.2砂石桩法的应用
        砂石桩法(Gravelpilefoundation)作为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运用振动、冲击以及水冲等技术,在软土地基中成孔,并将砂石等材料填入孔中,从而形成密实的桩体。可用于处理松砂、软黏土等地基。从所具备的核心属性特征来看,砂石桩法具有非常明显的普遍适应属性特征,通过对砂石桩法进行合理有序选择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地基的强韧度及密实度等关键核心控制指标,进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等后续相关工作的高质、高效推进开展落地,创造出积极有利的前置性关键基础条件,这种类型的地基结构,在实际应用期间也同时具有很强且可靠的抗剪应力,其在城市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实际施工期间的应用非常广泛,采用的材料一般以渣土和砂石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效益性及成本性。


        2.3采取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方式
        首先,要将粉煤灰、水泥等基础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沉管碎石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将其进行搅拌,使其最后可以成为一定的柱体。这样会使得整个柱体的强度有很大的提升。和一般的碎石桩相比,其内部混合了两种柱体的特性,可以利用桩体的承载力将其所要承受的压力传递到地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反应后,该地基的承载力就会远远大于原来的地基。
        2.4冲击碾压处理要点
        冲击碾压地基处理方式主要是利用冲击压路机设备对地基区域进行冲击碾压,这样会形成加固层,加固层的均匀度也可以得到保障,提升地基强度,使得表层位置的湿陷性黄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被消除。在冲击碾压之下,能够对4m左右深度的黄土产生影响,其压实深度能够达到2m。在进行冲击碾压工作之前,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试验工作,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施工参数信息。采用冲击碾压处理方式的机械效率相对较高,而且工作速度较快。在碾压冲击过程中,能够实现连续性冲击,不会对土地结构产生影响,而且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在作业过程中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基于此,冲击碾压方式经常会被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浅层处理以及地基压实补强中,且可以达到良好处理效果。
        3岩土工程勘察所需注意的事项
        3.1区域性非常明显
        为保证施工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在项目准备阶段就要对当地的实际岩土情况进行专业勘察,确定工程本身的设计规划抗剪强度,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的特殊要求。我国上海地区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地区,地下水分布丰富,岩土结构相对松散,在该类土质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加强抗剪能力,选择刚性较强的建筑材料,防止出现地基沉降或建筑倾斜的情况,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土质相对干燥,岩土内部的孔隙发育明显,垂直结构的刚度较大,在遇到强降雨情况时,岩土结构容易出现坍塌,因此在西北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对地基岩土的加固和防水工作,总而言之各地区的施工建设作业都要以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
        3.2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相关工作精细化
        加强部门之间、工程建设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勘察部门与地基基础、结构设计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勘察部门不能将勘察报告移交后续设计部门后就撒手不管,而应该与设计部门一道,在设计阶段给予现场辅助,协助设计部门开展地基基础设计,从而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
        3.3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土体性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岩土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现有的施工勘察技术,想要及时对岩土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和预测还很难,因此不能以此制定相应的标准参考依据,这也使得整个勘察和施工过程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这就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施工方法促进工程勘察工作的精确性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勘察手段,准确掌握工程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结合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保证工程项目安全顺利地推进,最终实现建筑设计意图,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亚新.建筑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重要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20(3).
        [2]田玉光.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的处理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6).
        [3]付朝东.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