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莹
云南省勐腊县气象局 云南西双版纳 666300
摘要:如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作为多种灾害中的其中一种,短时强降雨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本文对短时强降雨的天气过程以及危害分布特点都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气象服务
前言:作为夏季季风气候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因为短时间降雨量巨大,极其容易引起其他的灾害连锁反应,比如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生产造生活成巨大的损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环境恶化造成各种自然灾害成了各个国家的头号问题。介于此,通过分析短时强降水的天气过程,及时制定预警计划,为人们提供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势在必行。
一、短时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原因、危害、以及分布特点
(一)短时强降雨天气的形成原因
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气环流就是引起短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气温的升高,导致地表以及空气中的水大量蒸发,随着气流不断上升,高度的增加导致气温降低,水蒸气遇冷就形成了云。云层之间不同形态的水粒子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粒子。然后,由于重力的原因开始下降,有部分的水粒子还会被带到空中,形成更大的水粒子,如此循环,形成大片的积雨云。而强降雨多是由雨云引起。短时间内,在强烈的的上升气流中,云中水滴逐渐增加,并急速下降到地表,形成短时强降水[1]。以2018年6月8日至9日的云南昆明为例,昆明南部出现中到大雨,高原上有短波槽,随后高原槽逐渐向东移动至四川东部,位于昆明北部,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原槽,槽后的西北气流与温度槽有一定的夹角,不断引导高冷空气南下,孟加拉湾附近有季风低压存在,云图上,低压附近云系活跃,云南处于低压外围且不断有对流云系生成,有利于水汽不断向云南上空输送。08时在四川中部存在切变线,时切变已快速南压至哀牢山附近,风速较大,且有明显的温度槽,冷平流输送明显,有利于低层冷空气向云南输送。孟加拉湾低压与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为本次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8日20时地面冷锋位于昆明北部,冷锋后部有6~14 ℃的负变温,2~7hPa的正变压,在低层偏东风的引导下,从贵州回流的冷空气影响到滇中地区。锋面系统在地面流场上的表现一般为风向上的辐合,且锋面附近存在明显的气象要素变化地面流场演变过程分析,东北风携带南下的冷空气与西南风携带的暖空气刚好在昆明附近交汇,结合气象要素变化,时辐合线位于昆明东部与锋面位置基本一致,可用辐合线代替锋时锋面刚好位于昆明附近,主城位于强与强降水的开始时间相吻合,地面冷锋与地面辐合线为本次局地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抬升触发机制[2]。另外一种决定性因素是地面形势原因,最后,水汽条件也是一决定性因素。
(二)短时强降水的危害
短时强降雨的主要特点就是降水量每小时可以达到20毫米或者三小时50毫米。但其具有区域性特点,往往覆盖面积不大。它与暴雨具有一定的的相似性,但不同于暴雨的是,暴雨覆盖范围大,并且持续时间长。这就容易导致区域性的内涝。作为一种极端气象灾害,短时强降雨的形式不单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影响,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一般来讲,突然情况下发生短时强降水随之伴随的狂风和雷电,而后降水量逐渐增大,这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各方面。
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的威胁。其次,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天气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雷电或暴雨首先会影响航空、通信等行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恶劣极端天气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就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强化短时强降水气象服务,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分布特点
短时其多发生于我国季风型气候地区,因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除西北地区以外,几乎把我国每个省份都覆盖在内。因此,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短时强降雨所带来的危害。按时间划分,其主要发生在我国的4月以及10月,按地理位置划分的话,其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二、如何提高短时期强降水的天气气象服务水平
(一)强化气象服务技术手段
短期强降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多常见于夏季,它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短时强降水常常会引起多种连锁反应,雨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农田以及部分城市地区发生内涝,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生活在盆地低洼地区的居民深受短时强降水带来的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危害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气象服务技术手段,切实保证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首先,由于强降水常常来势汹汹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想要缓解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就要不断强化气象服务技能手段,在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一些先进科技手段也渐渐被应用于气象服务中,因此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系统也正在逐渐完善,,从整体角度分析对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对气象部门的科技投入,对气象灾害的感应检测做到准确及时,通过技术科技手段及时有效的预测,为之后的防御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二)强化气象服务传播途径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离不开气象预报传播系统,它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及时的检测气象灾害是减缓灾害带来影响的基础手段,同时,还要丰富气象服务的传播途径,让人民群众及时、更准确的接收到灾害预警,从而采取预防灾害的有效措施。首先,我们大众所熟悉的气象传播手段是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借助如今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手段,对灾害及时预报及时预警。其次相关部门应加设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各种气象app。拓宽人们的关注渠道,有针对性的对各阶段人群广泛推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三)建立极端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想要全方位降低短时强降水带来的危害仅仅依靠气象部门独立完成是不现实,气象部门目前可以做的只有预测、预报、预警。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极端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首先,应该结合气象状况分析短时强降雨的产生原因,制定科学的预警方案,其次要重视对极端气象的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为了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气象部门应当联合其他部门,比如农业部门、旅游局、以及水利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极端天气预警机制,发挥各项部门的服务能力,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保护我国人民财产安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服务性能发挥到极致。
结束语:短时强降水作为气象灾害,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与每人的日常都息息相关,我国气象服务工作虽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气象灾害下严峻的形势仍需要相关部门提升气象服务系统,对短时强降水的天气过程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依据对天气过程的分析制定更为精确的预防措施,做到早预报早预防,最大限度的减轻气象灾害对让社会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锦程.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J].农家参谋,2019(21):96
[2]杨芳园,甄廷忠,邹灵宇,等.昆明市主城区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21,15(01):28-35.
钱雪莹(1991.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省丹江口,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