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是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的重要目标,而农村金融供给改革工作开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金融供给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薄弱区域,为振兴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供给改革的研究尤为重要。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展开研究,并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农村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方向,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使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所在,为提升我国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供给改革;制度创新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对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推动我国农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转变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使农村地区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以上战略最重要推动力就是金融,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金融是提升我国竞争实力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制度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为基础和基本的手段。现阶段,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金融体制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体制缺少合理性,最终导致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实现,通过对农村金融供给制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能够符合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使金融系统可以更好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后备力量,这也是农村金融供给改革制度创新成为社会学者所共同研究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供给现状
(一)农村贷款差额过大,资金外流严重
近年来,我国农村存款快速上涨,2008年农村存款金额将近34162亿元,到2019年则增长到191218亿元左右,存款资金增长速度非常快,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由2008年 14287亿元增长到了101263亿元,金融机构贷款金额的增长代表着农村资金净流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与此同时,农村金融贷款差额的数据却不理想,相比之下存贷差额从41.53%增长到54.24%,增长幅度非常小,而存贷差额在农村存款中所占据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还有逐年下降的形式。这主要受到重农政策的影响,与优先发展农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距离。
(二)金融供给难以得到满足,体制需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难以得到满足,主要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工作在开展进程中,虽然政策性、商业性以及合作性金融三方面所形成的相互协作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但是依旧存在金融供给主体缺位的问题,尽管很多乡镇金融机构网点从城市撤回,但是农村资金依然存在严重的外流问题,农村兼容供给产品缺乏多样化。由于农村产业数量多,并且产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金融需求主体的多样化导致其自身抵押担保条件非常受限制,农村金融供给难以满足不同金融需求主体的需要这也导致农村金融主体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结构需调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心骨,其发展水平会对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带来直接影响。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代表,农村信用社受到以往发展历程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产权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尽管农村信用社在经过改革后对自身治理架构进行了调整,然而依然存在股权结构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并且股东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股东在行使决策权时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问题。
第二,政策性金融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供需结构也随之产生了转变。到2019年,粮、棉、油这些贷款的余额已经超过了23521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超过了19068亿元,用于扶贫工作建设以及特困地区建设的贷款金额超过了9108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使用为乡村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但是对当前农村与金融供给的需求来分析,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于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然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难以满足金融主体的要求。另一个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会对当前金融机构的利益有所影响。众所周知,制度变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风险问题,进而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第三,金融服务体系还需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难以满足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发展要求,并且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有限。
当前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生活模式也产生了转变,因此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是农村金融依然面临服务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金融服务模式的要求,导致其所提供的服务能力受到限制;第二,农村金融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劳动供给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尽管农村金融机构已经有了好多家,但是还没有发挥各自的协同作用,没有将三农战略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影响了服务水平。而且我国金融体系网点覆盖稀疏,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步伐变慢。
三、农村金融供给改革与制度创新
(一)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在其中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农村金融体系要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规范性,使农村经济与金融实现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为此,要先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以金融服务本质特点开展农村金融供给制度改革创新工作,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推动力,以更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作为服务体系,应当与农村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保持一致,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发展的根基,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进而使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进而弥补农村金融网点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问题,并缩小金融服务的差距,使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更加完善。
除此之外,要努力推动那些非正规金融机构逐渐转变为规范、正规的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是我国农村地区最普遍的金融服务形式,并且这种金融服务形式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积极作用,并且可以很好满足农村产业对于资金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民间借贷管理政策上不完善,并且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存在很大差距,导致民间借贷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很大。具体来说,不能以信用风险来片面否定民间借贷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需要政府对民间借贷的发展进行引导,将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并使其可以更好发挥自身资金融通作用。同时,需要加强民间借贷的监管工作,对其改造发展给予全面监督,使其发展更加规范,进而发挥其积极影响,更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构建绿色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绿色金融更加注重责任,也就是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在为金融需求主体提供服务时,要将责任作为服务的核心,也可说是一种责任金融。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为更好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就要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朝着绿色农业方向发展,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提升农业金融服务多元化和服务形式多元化前提下,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绿色、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结构的形成,并对资源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进行制约,使农村产业结构更加科学,更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与此同时,绿色金融的出现也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提供助力,在减少农村产业能耗的同时,节省更多资源,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陈江.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金融供给改革与制度创新[J].西南金融,2020(01):54-61.
[2]陈轶丽.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多元化与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J].农村金融研究,2019(11):41-47.
[3]张婷婷,宋婷婷.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27):26-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