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逸人 邱海燕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一、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模式
1.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模式的提出
鼓励农业企业以“互联网+”新技术牵线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企业重新改造“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全面升级农产品销售模式。当前,传统农业的职能发生了转化与升级,以技术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注入其中,催生多种新业态。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由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深度更加明显。农产品具有天然属性,属于“非标品”,对冷链运输环境条件提出高要求。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事态,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冷储备技术,研发先进冷藏车、箱等。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规划指导方针,保障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2.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模式理念
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模式,即互联网结合传统农业衍生出的新型零售模式。农产品定制消费分为两种,农民生产端农产品定制消费模式和经销零售端农产品定制消费模式。
农民生产端农产品定制消费模式是指商业合作从传统的一对一合作、供应商模式转化为包括消费者、运营商和农民在内的生态伙伴集群。通过互联网平台突破空间限制,生产端与销售端信息直通,运用大数据记录消费者所需,智能向上分析符合要求的农民生产者。生产过程一切数字化,对于农产品种植、施肥、虫害、喷药、成熟度等生产加工信息,进行全程记录反馈给订单下达者,可随时观察生产情况。
经销零售端农产品定制消费模式是根据农产品本身的特质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线上线下零售形式高度整合,消除“线上”与“线下”之间的楚河汉界,大数据收集消费者购买行为习惯信息,线上架构完整的团队服务系统,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进行“场景触发式购物”。根据顾客需求,在线下单门店提货,特价优质产品,超快配送物流。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供需两侧结构性失衡
我国传统渠道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现代超市和线上电商所占版图逐渐扩大。传统的农业市场随着供需矛盾、产销问题的累积叠加,造成市场出现两级分化。线上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扩大,可是供应商适应能力跟不上扩张速度,使产业链中生产端与销售端传输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供需两侧结构比例失衡,供给侧无法迎合需求方,造成国内农产品产能过剩和供不达需现象并存[[吴逸人,男,讲师,江西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创新创业
邱海燕,女,江西工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发挥作用,底层种植农户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2.物流运输代价高,损耗大
农产品最好的物流运输方式是冷链物流运输。而我国的冷链物流运输方式覆盖率不大,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在冷库方面的条件就更差,目前新型冷库落地位置分布稀疏,而且冷库设备年限较长已经老化、缺乏基本的存储功能。在冷链物流运输设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导致了我国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高、损耗率高。
3.农产品定制特色不突出,同质化产品泛滥
农产品属于非标产品,不同生产商生产出的商品品质差别极为有限。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或终端消费市场消费者无法立即反应出,该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从而错失消费者第一购买欲。要想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打造特色品牌是企业首要考虑的。特色品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能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不仅能有效提高产品复购率,还有利于品牌可持续性发展。
4.电商知识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普遍存在相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电商从业人员在产品营销、店铺运营、客户粘度、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方面,存在致命短板,这些都是成为电商创业人员的绊脚石。如今农村电商虽发展快速,可主要受教育程度较深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大多农村电商创业农户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互联网+农产品”模式的相关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农户手中的产品出村渠道有限,本想通过互联网,将自家产品卖出去,却被技术难住了。
三、解决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模式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1.打通产业链供需两侧信息通道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条冗杂繁琐,信号价值多层传递,造成哄抬价格,需求反馈信息回流不畅,导致客源流失。
互联网带来的数据网络、供应链基础设施将会重新建立起分散的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直接联系,线上电商平台直接打通整个信息流动通道,任何信息随时响应。新兴经销商不但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市场信号,同时也能够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向上与供应商共享数据指导生产,打造品牌形象;
2.优化“最后一公里”,加码冷链物流
物流运输这一重要环节,要保证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就要配送流作业流程建立相关标准。聚焦冷链高新科技,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以国际标准作为目标,对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每个转节点,进行技术升级。特别是冷链运输的“必需品”农产品预冷、自动冷库技术、车运自动温控等技术。修复升级冷链生态系统,加快循环时效,完成冷链物流的全面布局,“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将会扭转农产品新零售发展格局。
3.农产品特色品牌设立
在新零售的环境下,品牌被赋予了产品更高的溢价空间。只有传统的固化思维被打破、被纠正、被刷新,才能让“品牌”成为具备专属产品特色、诠释消费者情感的载体。独具一格的品牌文化将会有效吸引消费者眼球,产品被列入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同时,互联网生态系统能为品牌提供更加真实、全面、快速了解消费者消费意向的途径,有助于提高研发和供应链有效性。比如在新零售模式中,不仅要妥善处理农产品的三项基本要素:无公害、口感、品相,还要合理把控农产品与场景表达之间的关系。
4.注重培养专业营销电商人才
人才输入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比例严重失调。鼓励高等学府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根据岗位业务需求专项培养,增加数据分析、网站建设等重点课程的授课时长。丰富人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工作执行力,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为减少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负担,相关政策提到农村电商创业人员可申请专项扶持资金,作为启动基金。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引进“互联网+”技术,使两者互相结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这样更有利农产品电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