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张静楠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张静楠
[导读] 义务教育标准对于小学生的阅读量有所要求,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量,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求学生在义务阶段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文章关于如何培养我国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自主阅读思维习惯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为创新课堂形式提出借鉴意义。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柳林小学 张静楠   264400

摘要:义务教育标准对于小学生的阅读量有所要求,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量,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求学生在义务阶段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文章关于如何培养我国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自主阅读思维习惯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为创新课堂形式提出借鉴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课堂
        引言: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教师的引导、阅读教学模式、以及观念和方法有很大关系,所以要创新小学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作者从当前小学阅读现状出发,构建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理念课堂的新模式,培养听说读写的实用型人才,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帮助。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体现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技能,将阅读教学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各方面能力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很多不同体裁风格的文学作品,可以读到很多精彩的故事、名人的传记、诗歌散文等,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学载体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领悟到知识的魅力,喜欢上语文。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教会同学们具体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比如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做好笔记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在之后的语文阅读中能够增添文章的阅读性;碰到之前没有见过的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时,要总结并记下来,加以练习,做到学有所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同身受的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作者当时的状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学生也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如果是自己身处在同样环境下心情是什么样的,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阅读能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从小接触书籍阅读,长期坚持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也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言谈举止都透露着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1]。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丰富课堂内容,启发阅读思维
        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去阅读课文,老师再带领学生们去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语法,新课改要求老师创新形式,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教学,可以把课文当作剧本,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其余学生作为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要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探究方式来教学,老师先设定几个问题,让同学们自由去阅读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更好,阅读完同学之间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要相信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要在读写实践中不断转化,直到熟练掌握。这其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二)设计教学环节要有目的性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阅读教学,不能随意盲目的没有目标去教课。


阅读教学时,首先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阅读教材的难度学生是否能接受、阅读的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通过其他教学环节进行辅助,每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例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授课时,应当选择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教材,一方面是能增强教材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可以加一些拼音、词汇和句子,掌握一些具体的语法知识;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提高教材难度。
        (三)加强对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语文阅读课堂旨在提高学生们阅读的能力,强化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培养实践性的人才。老师要创新引导形式,擅于通过巧妙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很多学生都不能明白带着问题的真正含义,更不明白如何去做。学生阅读课文是为了获得知识,启发思考。获得知识是前一步,在不熟悉这篇文章的时候,努力读懂文章每一个词句,启发思考是后一步,阅读过后能够主动去发掘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从片面文字中挖掘到最有价值的内容[2]。
        (四)辅助信息化设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作为课堂的辅助工具,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雷雨》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去播放雷雨戏剧中一些经典片段,对此进行深入解读,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雷雨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以及当时人物传递的感情色彩,增强课堂的氛围,还能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清晰的掌握课堂知识,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作为语文的基础,该技能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很多学生都不能明白带着问题的真正含义,更不明白如何去做。学生阅读课文是为了获得知识,启发思考。获得知识是前一步,在不熟悉这篇文章的时候,努力读懂文章每一个词句,就是学生需要带的“问题”。启发思考是后一步,阅读过后能够主动去发掘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这便是真正需要带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我先提出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1.少年闰土的外貌是什么样的,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闰土的相貌特征;2.闰土身上发生的故事有哪些?3.你心中的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问,同学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在分析关键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们也积累了一些关于描写人物的句法和结构,这部分收获就可以应用于今后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中,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引导,让学生们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小学生阅读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兴趣出发,进而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教学主导,让广大学生能够学会参与学习,能够主动阅读理解课内文章,根据自身阅读情况,达到最佳阅读效果。课堂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2]刘凤玲.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