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的新素质——顿悟阅读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郭美男
[导读] 顿悟现象是学习的重要表现。语文教学中有各种顿悟,了解顿悟现象能为教学迁移创造契机,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本文将通过介绍顿悟学习的主要内容、作用、意义几个方面,发掘语文阅读中的顿悟现象,获得新的启示、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郭美男

摘要:顿悟现象是学习的重要表现。语文教学中有各种顿悟,了解顿悟现象能为教学迁移创造契机,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本文将通过介绍顿悟学习的主要内容、作用、意义几个方面,发掘语文阅读中的顿悟现象,获得新的启示、
关键词:语文阅读 顿悟学习
        一、实际背景
        近年来,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职业教育中呼声极高的选择。二零一九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场新春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会议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强调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十月,教育部出台了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再次重申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呢?
        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二、面临的难题
        语文学科是一门传统的理论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自身的理论素养,而对如何实践不甚关心。当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因为阅读活动的不可视性,不少教师都对此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知道新的阅读内容是如何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构成联系的。
        目前比较常用的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是给学生留几个问题,或者让他们在文中画出喜爱的句子。但这两个方法收效甚微,且均有明显的缺点:留下阅读问题的方法会让学生只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文章的其他精彩部分明显忽略;画出喜爱句子的方法则让不少感知力较弱的学生左右问难,因为他们没有喜欢的句子。
        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提出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顿悟型阅读。
        三、顿悟学习
        顿悟学习是欧洲格式塔学派中的一条分支,共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三种理论构成,顿悟学习是其中富有生命力的一种。
        格式塔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当时康德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大行其道,人们倾向于讲物体分为物自体和认知现象,这两种分裂的意识形态如何统一就成了争论焦点,在教育学领域中,格式塔教育心理学就应运而生。格式塔是一种对认知结果的描述,同时具有两种特征,它既包括认知结果的形而上的概念;同时也表示认知结果作为认知整体的一部分,具有认知整体的整体特征。
        作为建构主义的前身,它强调的是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虽然和现在的情境——一定资料——建构意义——获得知识这一模式相比,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但其中的顿悟学习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顿悟学习的主要内容
        顿悟学习是德国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苛勒认为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认知后的顿悟。顿悟是自发地对某种情境中各刺激间的关系的豁然领会。
        通常在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误解:学生在学习时,为了达到学习目标,会不断尝试不同的途径,直到得到正确的结果。这种行为模式就是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行为联结主义,由于过度强调刺激——反应,忽略了个体自身的经验积累,这就造成学习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忽视。



        以文言文《相濡以沫》为例。从字义角度上看,课文中对“相呴以湿”四字的解释是给出“呴”和“湿“的意思,但实际上学生依然不会翻译,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相”和“以”的意思。从文章主旨的把握来看,学生会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有伙伴、热闹的生活更值得一过,对文中“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感慨无法理解。
        (二)顿悟学习的作用
        学生是很复杂的个体,用刺激——反应联结概括认识教育过程是一个粗暴的过程,例如学生在解答一个语文阅读问题时,他不是通过简单的题目刺激和答案筛选完成作答,他会通过对比问题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提问情境加以分析后完成问题的顿悟,得出答案。教师能做偶读就是尽量为他搭建思维平台,撸清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问题情境的暗示,然后等待学生顿悟的发生。
        以课文《合欢树》为例,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为“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如果提问这一自然段能否删除,那么根据刺激——反应联结,学生无法得出有效答案,因为施加的直接刺激为能否删除,得出的反应只能是可以删除或者不能删除,但是由于答案的依据必须根据浏览全文,把握前后文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那么直接刺激就不能得出答案了。
        其次,顿悟学习在串联文本上颇有帮助。《合欢树》中大量运用时间词,构建了时间顺序有这么一个细节:作者在母亲去世后回到母亲生前居住的院子里,回忆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提到了一个词——“那年”。这是一个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细节,“那年”是哪一年?
        光靠机械地品读本段内容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因为该段只写了那年母亲种合欢树的事情,只有通过全文的时间词才能算出那年是哪一年。文章出现的时间词有:二十岁、三十岁、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再过一年,以及文末的提示,本文写于一九八四年。学生通过计算最后得出结论,那年是指作者二十岁残废那年。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参与了,顿悟的一瞬间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
        (三)顿悟学习的意义
        顿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性更多的放在学习主体上,因为学习主体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是主动的。这就让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前的定向引导。
对思维的定向引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里举一个例子:
        1、首先先切断电源。
        2、记得在底下垫些毛巾,以免把地板弄湿了。
        3、用微湿柔软的布擦拭外壳和拉手,如果油渍比较多的地方,可以蘸点洗洁精擦洗,效果更好。
        4、软布蘸上清水或洗洁精,轻轻擦洗内胆,然后蘸清水将洗洁精拭去。
        乍看之下让人不解其意,但如果加上标题《冰箱清理指南》,以上四条就不难理解了。文章的标题就是一种定向,在语文阅读中要提醒学生注意。
        其次是要更加注重顿悟各条件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是整体性的,不能将学习要求突兀的单独列出,这将增大理解的难度。
        四、总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因为阅读的理论性而忽略如何教学生阅读,要把学生和阅读作品的相遇看成是两个整体的相遇。这样才称得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参考文献: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