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关注学情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宋海峰
[导读] 关注学情是把“学”提高到课堂的至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体现的是教育公平,指向的是核心素养下的“树人”目标;也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洞悉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改变唯知识论、唯书本论的课堂价值取向。

山东省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宋海峰    264517

摘要:关注学情是把“学”提高到课堂的至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体现的是教育公平,指向的是核心素养下的“树人”目标;也只有关注学情,才能洞悉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改变唯知识论、唯书本论的课堂价值取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瓶颈,从而把课堂带到了以“人”为基点审视教学行为的视阈范围内。关注学情、关注差异、调整课堂已然成为新教育的发力点,那么如何做到精准关注、因材施教?
        策略一:作业的设置
        我们说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为教师更全面地掌控学情提供了可能。作业设置应该以课堂为出发点,以巩固为主辅之适量的拓展,以思维强化为主辅之分类题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大部分可以完成。
        但当下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设置的作业更加倾向于综合性题目的训练,完全脱离了课堂,结果就是学生耗时耗力家长劳心劳神,为此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在定量的前提下提高作业设置的质量,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设置多层次多样性的作业,用思维强化训练代替题海战术,真正地让作业发挥出它的导向功能。
        策略二:即时性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教师经常会用到一种获取学生信息的教学手段,我们会根据某个问题针对性的让某个学生作答,但提问的面太窄,从掌握学情的角度来看存在偏面的可能,因为大部分学生老师没有问到,而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没有外力强加的时候,注意力会分散,导致学习效果持续下滑,而即时性提问则可以弥补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不定时地随机抽取某些学生重复老师讲过的内容,因为是一种随机状态,谁也不可能知道下一个谁会被抽到,从而可以保证学生较长时间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改变神游状态,这是学习效果的前提性保障。
        策略三:持续追问
        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卡在某个问题的现象,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持续地追问(可以是追问不同的学生),在追问的过程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了解学生的认知漏洞,千万不能直接给学生答案,因为只有打通了学生的思维回路,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持续地追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互相借鉴、互相碰撞、竞争合作,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的呢?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持续追问是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桥梁。



        策略四:面批面改
        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需要建立知识与能力的稳定回路,这个回路的链接一定是巩固训练,缺少这个环节的课堂一定是纸上谈兵。在学生巩固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批改,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做好针对性的现场指导,这种批改矫正是最具有时效性的,可以避免学生建立错误的思维链接;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障碍,掌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稳定性,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要找到错的深层次的原因,获得足够的信息为下阶段调整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策略五:控制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的快慢不是按照教师的个性和逻辑推进的,更不是没有节奏地昏昏欲睡地沉迷,要时刻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到课堂中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出调整,讲不会的知识一定不讲,讲了也不会的知识点一定不讲,重点知识放慢讲,了解的知识加快讲;通过学生活动来推动课堂,通过激励学生来触发课堂,我们相信高涨的学习热情一定会促推课堂节奏的加快,那么在特定的时间里课堂的效率会大幅提高,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加快课堂节奏的重要保障。
        策略六:当堂检测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的持续和迁移,而当堂检测就是在学生完成初步认知之后,在最短的时间间隔里的一次持续学习和能力的迁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稳定的知识内化体系,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也可以让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程度,哪些学生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哪个知识点出现认知上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哪里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完成教学的有效循环。
        策略七:有效巡视
        我们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巡视都是在漫无目的地走,最佳效果就是学生有问题需要老师来解答,但是这样的现象很少看到,所以走来走去没有任何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浪费了巡视的真正效能。我们应该停下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应该在巡视的过程中抽查、批改、辅导学生,这是关注学情收集信息的最佳时机,即时性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辅导,对于面上的问题可以重点讲解,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变成教学资源,而这恰恰被我们忽略。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学”推到教育的最前沿,从学开始到学结束,而学的状况的掌握是教师必须习得的教育策略,只有时刻关注学情,才能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完成自我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仁贤.《核心素养导向的上课》.天津:天津出版社.2018
[2]刘宏武.《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3]汤苏民.《强化把馈矫正,优化课堂教学》.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美】Doug Lemov.《像冠军一样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宋海峰: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中共党员,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成员,威海市“名校长”,乳山市学科带头人,乳山市家庭教育专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