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沟通过方式—转变亲情模式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徐舟
[导读] 作为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的我,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因此,读到了李群峰写的《儿童沟通心里学》这本书,更是深有感触。全书由易入难,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而且结合实际案例,作为老师和妈妈的我更是有很多的切身体会,也让我对儿童沟通心里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细细品来,可以说是改变了以往我对亲情沟通的想法,重新建立了亲情沟通及跟学生沟通的新模式,促进了家庭亲子关系,对于家庭和谐起到了润滑的作用。总而言之,

湖南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徐舟   410000

        作为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的我,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因此,读到了李群峰写的《儿童沟通心里学》这本书,更是深有感触。全书由易入难,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而且结合实际案例,作为老师和妈妈的我更是有很多的切身体会,也让我对儿童沟通心里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细细品来,可以说是改变了以往我对亲情沟通的想法,重新建立了亲情沟通及跟学生沟通的新模式,促进了家庭亲子关系,对于家庭和谐起到了润滑的作用。总而言之,改变亲情模式,首先得改变沟通方式。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家庭都存在,亲情无疑是个永恒的话题。《儿童沟通心里学》就像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让亲情沟通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给出了我们许多答案。本书从孩子的心里学谈起,层层深入,并结合情感式沟通、平等式沟通、同理式沟通等多种沟通方式,将儿童沟通心里学的奥秘娓娓道来,其中不凡具体的事例,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联想自己的经验,体会更加深刻。书中有句话写的很好‘孩子的行为可以看成是“木”,心理可以看成是“林”,而亲子沟通则可以看成是“森”。家长之所以会觉得孩子问题多,大多数是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观念在作祟。家长只有发现孩子诸多行为背后的“心灵之钥”,才能打开通往亲子沟通那片“森林”的秘密通道’。
        很多家长都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耐心倾听,认真解答的能力,这本书将亲子沟通通俗化,简易化,具体化,可以说是一本通俗的儿童心里学读本,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有不同的所收获。在儿童沟通方便有所新的发现,亲情模式的建立也有新的想法。
        本书第一章讲了儿童心里学,这是一章基础的环节。沟通的本质是了解对方内心的真正需求,明白对方真正的感受,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对于儿童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的特点读懂他们的眼神、肢体语言、性别差异以及话语的真正含义,从而走进儿童的心里,找到正确的沟通方法,真正打开他们的心结,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性别的差异虽然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但却是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沟通的技巧。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的不同决定着他们的语言、肢体等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不能同等对待男孩和女孩,在了解这种不同之后,根据性别间不同的生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就可以帮助儿童健康的成长。男孩不擅长语言的具体表达,男孩的行为就是比较有效的情感抒发,如果能了解男孩子的行为所表达的含义,进而有效的语言沟通,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帮着儿童解决实际问题。女孩善于语言表达,心思细腻,联想比较多,所以处理女孩的沟通应该考虑到她们的性别特点,照顾到她们的感受,言语和蔼,语气缓慢。书中的例子很好的解释了这种性别的不同。
        第二章则是着重讲了沟通的步骤,细细分解开来包括很多的注意事项。语言不仅仅是话语,也包括肢体语言,在跟儿童沟通时,可以有效的运用肢体语言,让儿童感受到家长的关注,从而愿意打开心扉。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沟通的土壤,自由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儿童放松心情,更愿意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民主的氛围里,允许儿童争辩可以更加激励儿童表达,建立信心,达到效果更好的沟通,使亲情在交流中更加亲切,更加愉悦。了解家庭成员彼此,有助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和亲情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沟通始于问答——会问巧答。儿童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对外面世界总是充满了疑问,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提问成了儿童的日常,为社么......,成了口头语。作为3岁孩子的妈妈,我也常常被问的哑口无言。这时,往往有些家长对于层出不穷的提问表现出了不耐烦或者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其实这样做对于儿童好奇心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第三章详细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巧妙的处理这些儿童问答式的沟通。在儿童提问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寻找答案,比如: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找找答案怎么样啊?或者我们可以去问问知道的人怎么样之类的。对于儿童的提问,最好不要简单粗暴的回答,或者拒绝回答,这使得儿童的求知欲得到了打击,不利于儿童的学习成长。同样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巧妙的用问答的形式跟儿童进行沟通,今天上学开心吗?有需要我帮助的吗?等等尊重恰当的问答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敞开心扉跟家人交流,也帮助家长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成长。改变我们固有的沟通模式,尝试用问答的方式巧妙沟通,亲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第四章开始,分别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情感式、同理心式、正向式、引导式等,详细介绍了每种沟通方式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及适用的具体情形,帮助父母有效解决亲子沟通的难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孩子情绪低落,父母可以用情感式沟通的方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孩子固执己见,父母可以运用同理心式的沟通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自卑怯懦,父母可以用正向式沟通法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孩子天生叛逆,父母可以用引导式沟通法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多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此外,针对诸如二胎、离异、早恋和死亡等家长难以启又不能不与孩子交谈的特殊话题,《儿童沟通心理学》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套与孩子沟通特殊问题的指导方法。
        几种沟通方式中,每种都有收获,每种都有感触,然而印象比较深的首先是平等式沟通。对于作为老师和妈妈,看到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大部分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想法,家长在跟儿童沟通的时候往往站在高高在上位置,发出指导或命令的言语,很少俯下身体,平等和儿童交流,因此儿童在跟家长说话时畏畏缩缩,不敢大胆表达自己。这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你应该......”“不能......”等等话语是家长们的常见语言,这样的话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从而失去交流沟通的目的。相反,当我们心平气和换位思考平等交流的时候,往往更容易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明白儿童表达的真正含义,理解其意图,从而有效的引导,避免矛盾的发生。还可以鼓励孩子抒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多倾听,平等交流是亲子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
        另一种想详细谈谈的沟通方式叫做约定式沟通。家长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轻易的向儿童许下诺言,并没有真正的去付诸实施,遵守诺言。这样很难建立亲子的信任关系,从而破坏亲子感情。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作为成人的我们似乎忘却了小小诺言对于儿童是很重要的期盼。因此,家长在承诺时要三思,允诺能够达到的诺言,并努力实现,从而建立孩子对家长的信任与依赖,有利于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同理,家长也要相信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诺言,这种互相的信任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利于感情的交流。这些都是在社会中常见的与儿童沟通的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在现实中努力的改进自己,跟随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建立和谐的亲情。
        一个家庭的情感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掌握了很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使亲情关系更加融洽。现在社会很多问题关键在于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举个现实的例子分析一下。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毕业之际,即将面临自己的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父母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时刻伴随左右,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十分了解,站在家长的角度,往往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进行人生道路,这时家长忽略了孩子已经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及人生规划。此时如果家长命令式的沟通,往往容易爆发激烈的家庭矛盾。如果家长换一种给沟通方式平等式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提问启发式的进行有效沟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的想法及规划很有可实施性,很有道理,家长不妨支持,如果孩子的想法有所偏颇,家长也可以在跟孩子的沟通中了解其中的问题,循循善诱,从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考虑的不周之处,欣然的接受家长的建议。虽然这中沟通模式听起来比较简单,在现实中实施起来却很难。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将有效共同的方式方法学习起来,改善沟通方式,改变亲情模式,从而促进家庭和谐,助力国家发展,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沟通心里学》是一本通俗的科学读本,从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里学的知识,也掌握了对于儿童适用沟通的技巧,对于将来跟学生,跟自己的孩子沟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书中的很多实际的事例更让我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不同的沟通方法分别介绍,更能层层深入的让我了解沟通的重要性,让更多家长及时的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变自己的思想,从而建立更加健康,愉悦的亲子关系,亲情模式。
        自古歌颂亲情的伟大和无私,这本书让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妨加入更加科学的沟通技巧,润滑我们的亲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乃国之大事,我是一名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学生的各种问题都需要耐心的沟通来解决。这本书无疑是帮助我实现更加有效的交流,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对于学生。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儿童沟通心里学的队伍中来,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在不断的沟通中亲近,及时调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家庭和谐做出自己的小小改变。
作者简介:(徐舟,1990-08,女,汉,湖南长沙,本科,小学生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