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陶”小悟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康彬
[导读] 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适应社会发展。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二小学  康彬  751100

摘要: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软陶,创新,实践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那么,综合实践正好对号入座——创造与实践结合。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性学习为主的课程,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主题内容的,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我想只有通过切切实实地开展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这门课程的魅力与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一、主题源于生活,基于兴趣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在用好我们身边所有的教材的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我多次发现学生对“泥塑”特别感兴趣。彩泥色泽鲜艳,可塑性强,易操作。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就是爱不释手。使用后,兴趣不减。学生空间立体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一些有效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训练动手就是训练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炼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造力就越强,所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其必要的,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
        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因为这些活动主题符合了他们的愿望与兴趣,所以才有了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中,虽然不够稳定,但也是推动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的软陶活动有声有色,每次活动不用说,一个个非常投入。看着他们一会儿搓,一会儿捏,这个按,那个团,各个都塑造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形”时,我想了很多。是的,孩子们的创作离不开动植物,人物,物品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于是,我搜集大量的图片,从实物到卡通,从单个到综合情境,从动物,植物,到人物,以及各种生活日用品,再到食品等等,涉猎非常广泛。你可能要问:内容如此广,从哪里入手呢?
        第一步:搜集、整理图片
        给图片分类:动物类,植物类(花草树木),人物类,生活用品类,食物类(蔬菜,水果,甜品),综合主题系列等。
        第二步:认识粘土,学习揉,捏,搓,擀,团,砌,拉,堆等多种小技能。
        第三步:从最简单的卡通小动物切入。卡通小动物是当今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也是他们常见的一类形象。把动画片里高大尚的动物形象直接搬到面前,通过他们的小手创造出屏幕里的形象,成功感满满的。如:恐龙系列。很多小男生特别喜欢恐龙。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捏出自己喜欢的动物,那种感觉比在商场买到的更有成就感。他们用特有的方式探索,摆弄,创造,想象发挥到了极致。你能说这样的活动没意义?不成功?你能说这样的活动只是玩玩?是,玩出精彩,玩出快乐,玩出成就,这不就是综合实践的终极追求吗?
        二、亲身体验、提升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性,最终指向于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虽然活动内容各不相同,形式也各种各样,但都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参与和融入社会,他们才能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分享快乐,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个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有利的平台。如:在塑形环节,他们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借鉴,还可以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大件作品。总之,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生成很多的突发奇想。这也许就是相互启发的原因吧。如:一次活动中,一个学生捏了一只小鸟,当时我表扬了他捏的不但形象,而且神态也很特别,颜色搭配也很舒适。随之,又有一位小家伙,很快成就了另一只愤怒的小鸟。


“哈哈……成功了!成功了!”有一会功夫没听见他们几个小淘气包的声音了,原来合作成功了一个小故事——绿色的草坪上有很多很多的小鸟,各个形态各异,似乎在讨论着什么,另一边聚集了一些小猪,一部分在围栏外玩游戏,一部分在围栏内工作。感觉就是一个快乐和睦的大家庭。“小猪的乐园,小鸟的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它们和睦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虽说这个小故事语句顺序有点乱,但意境非常美。可以说表达出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美好向往。教育最终要什么?还需要说明吗?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观察。因此,我还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有意无意地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甜点”。活动之前我先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超市好好观察各种饼干,蛋糕,冰激凌等。     
        陈老先生曾说过“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在陶泥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以游戏形式向他们渗透感兴趣的泥工技能。在实践中,我采取了泥工活动游戏化的方法,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玩。要想捏出形象好看的小动物,一定要掌握几个要点,揉团、捏扁、压平,粘合时手要用点力,必要时用牙签帮忙。他们认真地听着,用心地操作着,很快便学会海底生活的各类动物,植物等。成功的喜悦挂在他们那稚嫩的脸上。我深深感到:当泥工活动像游戏一样对孩子充满诱惑时,他们的泥塑灵感就将被激发出来。  
        三、围绕主题开展,渗透泥工内容。  
        美丽的秋天到了,我们开展了“甜品系列,家具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制作各种蛋糕:有水果的,生日的,蛋挞,还有小动物形状的。鼓励孩子们创作时不但在形状上要有独创,颜色搭配也要合理。蛋糕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又学了一招——拉丝。在蛋糕完工时,最上面披上一层芝士丝。哇,太美了!真的好专业呀。“你捏的什么?”“草莓”“不像”“草莓有点点,还有几片叶子”对方一脸的疑惑。“你的是什么?”“丑橘”“不像,也不像,丑橘身上有坑呢!”我没有直接讲解示范,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只见王同学用手指轻轻一按,一个小坑出现了,随之,又是几个连续动作,嗯,一个丑丑的丑橘摆在眼前。她自豪地演示了一下,其他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又想出一招“老师捡几个树叶上的“把”(叶柄)也可以做的”,唉?这办法真不错。学生津津乐道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材料,专心致致地做起了苹果、橘子,火龙果,香蕉等水果。还有一个小家伙说:“我做一个榴莲,臭死你们。”其他同学赶紧捂住了自己的鼻子。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主题比赛。
        每个小组6人,讨论确定主题后,小组成员分工。
        没想到他们的作品让我惊讶。第一惊:有一组做了“对弈”。有两个穿着古装,头上盘着高高的发髻的男子,对坐在一张桌子两边。桌子上画着棋盘,对角各放一个棋碗。其中一个男子伸出右手,正准备放下手中的那个棋子,另一个端坐凝视。第二惊: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作品层次分明,远处的山高高低低,山上长满了绿树,山下蓝色的水清澈透明,还能看到水里有很多鱼,一座小桥上坐着一位老者在悠闲的钓鱼,近处有一块块田野,有些已经种了农作物,有些正在耕作。还有几个农民很开心的样子。看到这样的主题,我真的没想到。他们用自己独到的目光、灵巧的双手,为小小的“泥”块赋予了新的生命。一团团泥巴在他们的小手中变成各种甜品,动物,人物,房子,器具,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这种快乐,如果是你看到了,可能比我还激动,比我还兴奋。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品,都是孩子们热爱生活的见证。
        四、介绍作品,求新求异。
        展示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求新求异。软陶活动中创设一个介绍作品的宽松环境有利于促进孩子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构思时,我会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观点,尊重他们的想法,促进他们不断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用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他们介绍作品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我不期待他们的作品尽善尽美,而是注重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创造兴趣的培养,萌发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孩子来说,丰富其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作品时,我会根据部分作品的形或内容,尽可能让它们联系在一起,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讲一讲。这样不但能赋予这些作品鲜活的生命,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软陶活动中独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不断增强,求新求异、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师在挖掘每个学生创新潜能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并接纳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享受过程,放飞想象力,使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