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潘建鸟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潘建鸟
[导读]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获得了格外的关注和重视。笔者提出了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七小学  潘建鸟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获得了格外的关注和重视。笔者提出了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各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刻苦、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来说,数学知识均有着严谨的逻辑性特征,这是因为数学知识通常都是十分抽象的,在灵活性方面较为缺乏。对于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评判的标准就是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就是思维的创新能力等。而这些标准均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基础之上的。一旦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那么数学学习将难以展开,想要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效自然也是无法达成的。
        一、小学阶段常用逻辑思维方法
        (一)演绎与归纳
        作为教学中最常见的逻辑方法,演绎与归纳是小学数学中最普通的推理方法。所谓归纳就是通过最普通的数学知识逐步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或者由某些特殊的数学知识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以及定律大都是通过这种逻辑方法得到的。
        (二)分类比较法
        一般来说分类与比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它是人类想象及思维的基础。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异同点,这样既能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鉴别,有了鉴别,自然就有了比较。
        (三)概括与抽象法
        统一将同类事物的相同本质属性综合成整体即为概括;舍弃许多客观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得到本质属性即为抽象。概括与抽象能力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培养并具备的能力之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普遍特点。同样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定理和运算法则等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大脑中最先形成的是具体形象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定理和概念等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那些抽象的定理、概念和运算法则等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教学教具等具体实物,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度,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计算时,往往只能依靠具体的实物帮助完成计算。


借助于教学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数学关系变得更为直观和具体,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想象思考。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时、分、秒”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建立起1秒、1分、1时的时间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逻辑关系。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借助钟表和秒表等教具,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将几只小钟表分配到各组,让各小组的成员观察秒针和分针的变化。最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成员慢慢动手转动分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让学生具体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了时、分、秒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做好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概念、定理和运算法则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建立起比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观念。归纳是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定论,演绎是从逻辑推理中获得的定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典型的丰富的素材,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基础知识,让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的方法,比较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特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上教师的总结,学生认知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因此,学生在做题时,知道长方形的一边长和一边宽,就可以运用基础知识和逻辑推理,得出另外两边的长和宽,面对正方形也同样利用此逻辑进行推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整体的大知识根据它们的结构,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成几个互有联系的几个重点要素,通过一步一步地解决,让学生根据定理去进行思考和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回想、联想和推测的计算方法。回想就是根据不同的题目和已知条件,回忆已经学过的相关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然后联想到能否运用现有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解决现在的问题。猜测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根据试探去找到解题和计算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总结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意义上地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结合实际,并从感性的角度着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郭小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1(09):216.
[2]张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