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贝拉在小学群体音乐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下   作者:刘海丽
[导读] 音乐的表示形式非常多,可以以乐器、伴奏人声、等各方面为主。拉卡贝拉作为一个纯人声的无伴奏合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物质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于音乐形式有着更高的追求。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音乐形式,阿卡贝拉的崛起预示着在音乐形式上做出创新,将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将会产生更多的音乐碰撞,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   刘海丽

摘要:音乐的表示形式非常多,可以以乐器、伴奏人声、等各方面为主。拉卡贝拉作为一个纯人声的无伴奏合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物质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于音乐形式有着更高的追求。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音乐形式,阿卡贝拉的崛起预示着在音乐形式上做出创新,将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将会产生更多的音乐碰撞,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本文主要从阿卡贝拉在小学音乐中的发展和创新做出实践探索
关键词:阿卡贝拉;小学群体;实践研究
        引言:全体性音乐活动是一项以人数作为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音乐活动。同时群体性音乐活动对于小学生提升艺术知识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尤为重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其组织、配合等方面要做到天衣无缝,音乐性非常的广,多与歌剧、话剧、演唱的形式为主。同时音乐活动还有一定的规范管理性,在可控、可发展的前提下去实施。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阿卡贝拉所遇到的发展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成为当下主流,而小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接受正确的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教学工作者的相关教学安排非常看重,而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的知识的认识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中以“活动实践”为主的方式来展开教学,通过“活动实践”的手段来让学生提高其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作为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发展受到了局限性,对音乐的需求在小学领域中远不如常规学科来得高,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认为音乐只是作为的一项兴趣爱好来培养,并不能作为学生终身发展来看待。或者说音乐是学生到了高中时代才需要注重的,小学的阶段培养音乐知识为时过早,间接的影响到了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兴趣的缺乏,认识不到其带来的积极作用性。
        (二)音乐审美力不足
        审美能力决定了学生专业能力的上限,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思想观和对事物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基础,在当前情况下,小学生在对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远达不到标准,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小学生年龄段非常低,对于一些高端音乐艺术,在接触方面会显得比较缺乏,相关渠道也比较少,导致了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了解不够透彻,其审美能力也相应达不到需求标准。第二,在教师层面来说,缺少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传统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是对内容的展开探讨,缺乏科学性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随老师的引导,缺少自己的一个独立思维观,按部就班的跟着课堂和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少独立的音乐意识,整体的审美能力也达不到提高。
        (三)实际能力受限
        由于阿卡贝拉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是通过合唱的方式来组成的,对于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团队意识要求非常的高,大部分学生目前还不具备这种专业的技术能力,很难在群体性音乐活动中去展现自己,同时也会对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去了也听不懂”这种想法,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相对应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导致学生对于群体性音乐活动望而却步。其次,由少学生缺少一定的培训以及对专业知识方面的提升,大多数学生能充分意识到专业性对于提升自己是多么的重要,缺少对学生培养音乐知识的音乐性活动。



        二、阿卡贝拉在小学群体音乐活动中的发展策略
        (一)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性,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认识到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有关教学工作方面的开展,可以注重聆听效果为出发点。了解一门音乐,不管它是何种形式,选择聆听体验,都是对其的基本尊重,也是了解过程中最快,最有效的办法。相关措施可以采用广播电视台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多播放一些关于阿卡贝拉形式的音乐,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以聆听体验为目标,组织学生进行阿卡贝拉合唱式的表现手法,通过小组的模式来合理分配,进行阶段式的演唱。教师要从中去抓取学生的优点以及缺点,及时发现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作出详细解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阿卡贝拉群体性活动中去。
        (二)进行详细的视唱训练
        在学生完成基本发声训练以及节奏训练后,多去培养多声部视唱训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敏感性的提升,其审美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能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让学生在团队合唱过程中去发现旋律的变化和整体效果的平衡维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多声部配合训练,选择其中一位学生作为主唱带动其他学生共同配合的形式来进行群体演唱,最终达到一个演唱效果,事后教师从中去发现学生的演唱效果来做一个评估。
        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负责节奏编排,另一部分负责演唱,对节奏编排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导和培训训练,在其完成多声部训练后,可以转移到负责演唱学生中,使学生在不同的曲目和风格中去发现差异性,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兴趣。
        (三)完善教学模式
        设从音乐角度出发,完善音乐教学模式,对学生是百利而无一害。比如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相关的音乐教学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主体之一,让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范围中获得更大的比重。教师不能单以一门兴趣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要当作一门实践学科来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第二,可以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来展现阿卡贝拉斯的教学方式,将一些比较有名的阿卡贝拉演唱视频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无伴奏合唱模式有个新的了解,仔细观察发现其表现的特点,做一个深入了解,教师在其中对于学生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从音乐形式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阿卡贝拉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样对于学生在群体性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阿卡贝拉引入小学群体性音乐活动中,是完全符合当下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性和专业知识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对其带来的积极作用。了解到阿卡贝拉这种无伴奏合唱的音乐形式,使阿拉贝阿卡贝拉音乐形式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样也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宇飞,孙晓烨.阿卡贝拉与中国无伴奏合唱之异同[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6).
[2]王军娜.唱响“放牛班”的阿卡贝拉——谈开创乡村小学合唱队建设的新路径[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