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9期   作者:宋佳
[导读] 目的:观察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宋佳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精神科患者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取得的效果极为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精神科护理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风险评估;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当前医疗行业高度关注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为了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通常会在临床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精神科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医患关系,所以必须要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融合风险评估,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1]。本次研究主要将风险评估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整个研究过程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精神科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被纳入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脑瘫、先天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等[2]。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3.6)岁;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4.5)岁。通过比较发现以上两组一般资料的具体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对病房环境实施安全管理,先要将患者可接触到的障碍物进行清理,然后注重环境的消毒杀菌;其次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应对,避免患者因为其危及生命安全,也避免出现意外事件;最后要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果发现患者临床指标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2]。
        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内的风险评估,对于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病情及安全的因素进行处理,例如:做好病房内的纪律管理;定时进行消毒杀菌;注重地面障碍的清理;可在病床上装好护栏等。其次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先要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患者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家庭关系、情绪状况等,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暴力抵抗、轻生、伤人、自残等问题;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明确患者的诊断报告、病情发展,对于可能出现的癫痫、精神分裂、脑萎缩等并发症进行预防,联合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饮食、心理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健健康康、积极配合治疗[3]。
1.3 观察指标
        宋佳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精神科患者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取得的效果极为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精神科护理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风险评估;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当前医疗行业高度关注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为了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通常会在临床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精神科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医患关系,所以必须要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融合风险评估,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1]。本次研究主要将风险评估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整个研究过程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精神科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被纳入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脑瘫、先天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等[2]。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3.6)岁;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50±4.5)岁。通过比较发现以上两组一般资料的具体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对病房环境实施安全管理,先要将患者可接触到的障碍物进行清理,然后注重环境的消毒杀菌;其次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应对,避免患者因为其危及生命安全,也避免出现意外事件;最后要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果发现患者临床指标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2]。
        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干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内的风险评估,对于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病情及安全的因素进行处理,例如:做好病房内的纪律管理;定时进行消毒杀菌;注重地面障碍的清理;可在病床上装好护栏等。其次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先要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患者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家庭关系、情绪状况等,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暴力抵抗、轻生、伤人、自残等问题;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明确患者的诊断报告、病情发展,对于可能出现的癫痫、精神分裂、脑萎缩等并发症进行预防,联合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饮食、心理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健健康康、积极配合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对于不良事件的评估主要是对自残、伤人、轻生等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评价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其中分数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分数在70-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分数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才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是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数通过±代表、标准差以(X±S)为代表的、百分数则用%表示,X2进行数据的计算、t进行数据检测,而P<0.05意味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精神科疾病能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精神疾病患者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而言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而且精神科患者常常因为情绪不稳、意识不清等问题引发不良事件,不仅会危及到自身和周围人的安全,还会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注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确保科室的秩序、治疗效果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而将风险评估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避免对患者的治疗、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3]。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证实基于风险评估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针对全过程的风险环节进行优化控制,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证实基于风险评估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安全感、舒适度,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的满意。

参考文献:
[1]唐敏. 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000(006):174-175.
[2]宋艳梅. 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 000(018):P.120-120.
[3]王萍. 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v.28;No.322(15):159-160.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对于不良事件的评估主要是对自残、伤人、轻生等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医院自制的护理评价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其中分数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分数在70-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分数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才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是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数通过±代表、标准差以(X±S)为代表的、百分数则用%表示,X2进行数据的计算、t进行数据检测,而P<0.05意味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组名     n        自残         伤人          轻生     不良事件率(%)
研究组   30     2(6.7%)     1(3.3%)     0(0%)      3(10%)
参照组   30     4(13.3%)    3(10%)      2(6.7%)    9(30%)
表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比较分析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显示,如:表2。
组名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   30     21(70%)     6(20%)      3(10%)     27(90%)
参照组   30     15(50%)     6(20%)      9(30%)     21(70%)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比较分析

        3.讨论
        近年来精神科疾病能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精神疾病患者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而言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而且精神科患者常常因为情绪不稳、意识不清等问题引发不良事件,不仅会危及到自身和周围人的安全,还会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注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确保科室的秩序、治疗效果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而将风险评估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避免对患者的治疗、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3]。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证实基于风险评估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针对全过程的风险环节进行优化控制,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证实基于风险评估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安全感、舒适度,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的满意。

参考文献:
[1]唐敏. 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000(006):174-175.
[2]宋艳梅. 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 000(018):P.120-120.
[3]王萍. 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v.28;No.322(15):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