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9期   作者:王淼 郑鹏
[导读] 血脂异常是常见的与饮食习惯有关的临床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王淼 郑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血脂异常是常见的与饮食习惯有关的临床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血脂异常具有病程长、恢复慢的特点,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血脂平衡,那么用药安全也就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一直以来基本是靠西药控制血脂平衡,但在长期影响下,部分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官损伤。中医外治法其疗效独特、作用迅速、简单方便,以中药辅助改善患者血糖、血压等。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经验,为后续临床治疗血脂异常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血脂异常;病因病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主要就体现在了生活饮食习惯上,因此也加大了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血脂异常主要是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机梗塞、中风等疾病[1]。血脂异常疾病普遍存在,有调查结果显示成人中血总胆固醇或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约为10%-20%,因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还在逐年上升,但近年血液检查发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会引起血脂代谢紊乱,故称为血脂异常,才能更全面反映血脂紊乱状态[2]。针对血脂异常患者,大多给予的都是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虽有显著效果,但其中大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脾肾等多脏器官损伤,副作用大。在此基础上,血脂异常患者便倾向于中医药治疗。
1血脂异常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中,血脂异常属于“痰浊/痰瘀”范畴[3](血脂升高/血脂升高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表现)。在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与张景岳《类经》中都有提到“脂”“膏”,一直以来广大学者也在研究并总结出许多预防治疗血脂异常的方案。血脂异常患者小部分先天性的,大部分后天形成。主要是生活习惯、一些疾病引发、脏腑功能损伤等,其次与年龄、肥胖、劳倦内伤等也有一定关系,导致自身脏腑功能的障碍,使得多余脂膏滞留积聚血脉导致痰浊内阻、气滞血瘀。
        (1)饮食不节,脾胃失调。过度饮食,水谷精微摄入量增大,气血、津液等自行转化困难,造成积聚,形成膏浊。(2)运动少。运动量减少,身体各机体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消耗减少,血脉受阻形成血浊。(3)肝胆失于疏泄。情志失调,影响气不顺,导致滞留于肝胆而引起气滞血瘀。(4)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失调。肾气不足会导致脂浊停留、膏脂不化,生成痰浊,出现血脂异常。
2中医外治法治疗血脂异常
        目前认为的中医外治是泛指除口服药物外作用于体表或体外的治疗方式,而中医外治法仅是中医外治的一部分。以整体治疗;皮肤、官窍黏膜治疗;经络、腧穴治疗;其它治疗四大类为主要方法[4]。中医外治法既不需要内服,还能直达病灶,受广大患者青睐。现在临床上中医外治法主要采用的是皮肤、官窍黏膜治疗;经络、腧穴治疗来为患者治疗。治疗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外治法具体如下:
2.1特色音疗:脾胃养生操
        脾胃养生操主要是通过导引、按摩、吐纳、调气,以理脾胃、助运化、通调水道为目的的一种运动疗法。血脂异常患者多是食物滞留在胃肠内,多坐少动,情志不调,脏腑器官失调,引起血脉中滞留积聚多余膏脂,而做做脾胃养生操正好可以调理脾胃、帮助运化;每天可进行时长30分钟的脾胃养生操锻炼。多篇文献[5-6]报道:坚持打太极、练气功可有效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效果,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水平。


2.2贴敷治疗: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主要是把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用水、酒、醋、姜汁等将其调成糊状或制成丸剂或熬成膏状,直接贴肤在穴位(神阙、中脘、丰隆、肾俞四穴)上,使药效直接通过穴位孔窍渗透,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的目的,1次/D,2h/次,贴敷7周。有研究指出用山楂、黄精、荷叶、何首乌、决明子、大黄、丹参、海藻、昆布、透骨草、旱莲草各等量。以上药材混匀研成粉,用姜汁调成膏状,贴敷于神阙、中脘、丰隆、肾俞四穴,每次2小时,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能有效改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7]。
2.3针法治疗: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及水针疗法。将中西药物注入相关穴位的治疗方法,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刘晓峰[8]等研究报道对60例血脂异常患者使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治疗血脂异常可以达到降脂目的,且该疗法可避免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是比较十一的质量方式。
2.4药浴治疗:足浴
        中药足浴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整体辩证理论,选择行气活血的中药材,并将其打成粉末便于充分溶解调和于热水中,双脚浸泡利于毛孔开合增加药性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9]。采用苍术、虎杖、草决明、泽泻各30克,生黄芪、党参各20克煎煮30分钟,待药汁冷却到40℃左右,浸泡双脚,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持续5周。
2.5推拿治疗:腹推
        腹部推拿法[10]以中医脏腑经络相关学说为基础,通过对腹部相应经络腧穴及深层脏腑施以摩、揉、拿、点、按等手法,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失调,达到治疗血脂异常的目的。手法:摩全腹法、大鱼际环揉全腹法、拿揉腹直肌法、三指揉丹田法、环揉带脉法,反复操作3~5min后,用点穴法点按阑门、上脘、中脘、建里、水分、天枢、气海等穴,以指下气通为止。每穴1min,每日1次。
3小结
        近年来针对血脂异常行中医外治的研究较多,主要是对患者采取饮食、运动、情志、穴位贴敷、学位注射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干预,但是患者需要坚持配合,方能取得较好疗效。中医外治法具有经济简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血脂异常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开展治疗血脂异常患者的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发生,如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就目前临床而言,对血脂异常干预方法复杂,没有统一标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有必要结合现在的互联网,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探索,并全面认知血脂异常疾病,从而改变生活状态以减少人们受到疾病的困扰,成为新时代下“治未病”与疾病防治的一剂良方[11]。
【参考文献】
[1]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2]刘悦,毕齐,刘向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老年脑梗死病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1):58-60.
[3]仝小林.脾瘅新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90.
[4]丁丽娜,吴敏.中医药外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103-106.
[5]易容,张海平.传统养生功法练习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身体形态与血脂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5774-5775.
[6]杨芸峰.八段锦对社区血脂轻度异常的痰湿体质人群脂代谢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4):311-313.
[7]张玉金.中药穴位贴敷对45例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8):248-249.
[8]刘晓峰,单国君.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治疗血脂异常60例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9,28(10):112.
[9]符宇,范冠杰,段力,林玉平,黄皓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8,33(02):218-222.
[10]刘磊,赵广友,齐伟.腹部推拿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30例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2012,38(5):1032.
[11]李端阳,赵为民.血脂异常的中医相关生活干预方式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