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应用于重型肝炎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李冰冰
[导读]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应用于重型肝炎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
        李冰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应用于重型肝炎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心理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重型肝炎患者的负面情绪,故而应当在这一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入心理干预手段。
        【关键词】心理干预;重型肝炎;负面情绪;满意度
        重型肝炎在临床上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极为严重的肝脏类疾病[1]。导致人们患有重型肝炎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包括乙肝病毒、药物病毒等[2]。重型肝炎一旦患病则需立即进行治疗,否则则会导致患者死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肝脏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关于肝脏类疾病的治疗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现有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是34-57岁,均值为(39.74±3.85)岁;男患33例,女患14例;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21例,大专以下教育2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是35-58岁,均值为(39.96±3.90)岁;男患35例,女患12例;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23例,大专以下教育24例。将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继续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指导患者的饮食,积极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内容[3]。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进而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实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然后再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帮助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方案。患者在突患疾病时其最主要的情绪状态就是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以此来消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打造和谐的医护关系。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始终应当给予患者尊重,并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患者,进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护理人员还应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对患者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患者进行真诚的关心,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关注,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细致观察,并不断探寻其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4]。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言行举止充分关注,待患者的治疗取得一定成效时应及时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增强对于疾病治疗的自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疾病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80分以上,一般满意为55-80分,不满意为55分以下。而后在运用SD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对比
        对比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对照组患者SDS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详见表2:
      
3讨论
        心理干预是指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知识为指导,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详细了解,而后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新型护理方式。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能会对其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其治疗起到阻碍的作用。且情绪障碍会加剧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加重患者的病情。而病情的反复又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上的障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在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其本身疾病的护理,也用对其心理进行重点护理。
        本研究也证明了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患者护理实践中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照组患者SDS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故而为了增强护理效果就应当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将心理干预引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宋志平,李婷,汪永强.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2):230-233,240.
[2]田甜.心理护理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1,26(1):198.
[3]李丽莎,庞燕秋,戴春霞, 等.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128-131.
[4]朱艳霞,王小平.情感支持性照护护理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2):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