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0期   作者:李洪海
[导读] 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
        李洪海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8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应用表格评定患者各方面能力,分析其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上述患者中精神行为障碍占比最高,其次为生理机能障碍占比、个性障碍占比和伴随癫痫占比,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主要存在精神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需要加强治疗和干预力度,以促进病情改善。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行为障碍;临床特征

        精神发育迟滞为特殊精神行为障碍疾病,指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之前,以智力水平低下、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不仅存在智能损害,且有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个性障碍等[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可加重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且可导致严重社会安全隐患,为此需要临床医务人员总结疾病的特征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本文主要分析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入院。根据患者的性别,男性患者例数占52例,女性患者例数占36例;年龄范围:年龄上限值为22岁,年龄下限值为7岁,年龄平均值(16.84±0.68)岁;依据CCMD-3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诊断标准,轻度患者占52例,中度患者占16例,重度患者占11例,极重度患者占9例。
1.2方法
        收集上述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及记录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是否存在个性行为障碍以及用药情况等,并且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定其生活自理能力情况。
        上述患者均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给予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技能培训管理,分别为患者应用利培酮、氯胺平、氯丙嗪等药物进行治疗,针对情绪不稳定极易出现激怒症状的患者应用情感稳定剂治疗,针对合并癫痫患者,增加安定与卡马西平治疗。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上述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伴随癫痫以及生理机能障碍)。
        (2)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相关观察指标数据经过分析和汇总以后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表示,分别以t和卡方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提示数据相比对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 88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当中,精神行为障碍占比(59.09%)>生理机能障碍占比(31.82%)>个性障碍占比(17.05%)>伴随癫痫占比(11.36%),详见表1所述:

        2.2 88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详细结果见下。
        上述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4.96±2.87)分,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6.49±3.92)分。

3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以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以及智力水平低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状态,主要因生物病理性因素、心理病理性因素和社会病理性因素有关,具有发病时间和症状表现不固定等特征,通常于18岁前发病[2]。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学习能力减退、认知功能低下、语言处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等表现,受推理能力和问题结局能力缺陷的影响,导致其语言处理能力、问题分析和判断能力低下;除此之外,精神发育迟滞可对患者情感活动以及情绪等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不成熟以及情感表达幼稚等[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均有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和生理机能障碍等特征存在,其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且有不同程度个性心理障碍和智力障碍情况存在,同时有部分患者存在攻击行为和自残行为。由于人类生长过程亦为学习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过程,同社会、环境以及个人交流以及接触的过程中可逐渐实现社会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因终身神经系统以及身体有障碍存在,导致其学习能力低下,严重阻碍其成长中的社会化进程,导致其存在社会交往困难以及固执任性等表现。
        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说明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药物治疗可以对患者癫痫发作、冲动行为发作等进行有效控制,可保证临床相关医疗干预工作的开展,对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存在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生理机能障碍以及伴随癫痫等临床特征,需加强治疗干预力度,改善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彭巨成, 李艳, 黄旺发,等.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行特征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9, v.45(02):85-88.
[2]武勇法, 吕斌军, 牛凯. 小剂量奥卡西平片联合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有行为障碍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9, v.40(18):113-116+123.
[3]韩素玲, 朱宇, 于敏. 153例0~6岁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临床分析与病因研究[J]. 系统医学, 2019, 04(21):P.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