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膳治疗脾阴虚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   作者:1.张濒月 2.肖艳
[导读]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脾阴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1.张濒月  2.肖艳
        1.四川省南江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巴中   635600
        2.西安市儿童福利院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治疗脾阴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将86例脾阴虚厌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饮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饮食组给予药物饮食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后3、6个月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优于对照组的59.52%(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主要症状积分降低率优于对照组(P<0.05)。 0.01)。结论药物饮食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阴虚型;中医辨证饮食;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国内外儿科常见病。 根据儿科数据,国外0-3岁儿童厌食症的发生率高达53%,我国约为12%-34%。 目前仅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2-3]。 作者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了86例脾阴虚厌食患儿,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厌食患儿,患儿有厌食的症状,同时患儿舌质淡红偏红、舌苔薄或有部分剥脱。随机分为药物饮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药物饮食组男性23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6.91±1.62)岁(1-12岁)。 病程0.2-3.5年,平均病程(1.21±0.43)年。 重症12例,中度24例,轻度7例。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66±1.72)岁,1-12岁;病程0.3-3.6岁,平均病程(1.32±0.45)岁;病情严重程度:重度10例,中度25例,轻度8例。 经过秩和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以上病例经我院医德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研究过程中,药物饮食组1例脱落,对照组1例脱落。 总有效率84例,脱落率2.33%。 经两次检验,下降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祝福堂实用儿科学(第八版)>[4]。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脾胃阴虚诊断标准》[3]《中医证候诊断及疗效标准》③纳入标准:1-12岁;神志清楚,遵医嘱,定期随访;上月无厌食药物治疗;无严重原发性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④exclusion标准:其他脏器因质变引起的厌食;对试验药物过敏;未按医嘱完成相关检查;以及不良反应。
        1.2方法
        ①对照组常规治疗:健胃消食片(批准号:z20013220,生产厂家:江中药业有限公司),剂量:1片,1-3岁,2片,4-7岁,每次3片,7岁以上儿童每次3片;葡萄糖酸锌颗粒【批准号:h20058456,生产厂家: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德尔菲有限公司】,剂量:1-6岁,0.5袋/天,7-9岁,1-12岁,1.5袋/天,每天两次。

②药物饮食组:给予山药、芡实、薏苡仁各等分磨粉,煮粥代替一餐饮食,一天一次,一次克数如下:1岁50g; 2岁55g ;3岁60g;依次类推,每多一岁增加5g, 吃5天 ,休息2天。可增加白砂糖或盐调味 ③疗程: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3观察指标
        1根据《中医证候诊疗标准》,编制厌食症儿童中医证候评分。主要症状是体重增加、食欲、进食量和大便。根据主要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评分分别为0、2、4、6分;轻度症状:面色、腹胀、表情。根据继发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得0,1,2,3分。舌苔脉描述,无痕。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及副作用等重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跟进。两组分别于停药后3、6个月随访,记录厌食症复发情况。
        2.结果
        药物饮食组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59.52。卡方检验显示,饮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36,P=0.04
        3.讨论
        儿童厌食症是指以长期食欲不振或消失、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综合征。长期厌食不仅会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体重下降,还会影响身心发育和心理健康。如果不治疗,甚至会发展成婴儿营养不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给家庭和家长带来巨大负担。其发病机制与胃动力不足、胃肠黏膜结构改变、微量元素缺乏、食欲调节异常、肠道菌群失调、饮食不当有关。对症治疗主要是补充微量元素、消化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动力药物、心理治疗等对症治疗,但总体效果不好,且有很多副作用。中医对厌食症早有了解。厌食症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名称。它通常记录在“不思食”、“不乳食 ”“ 调理脾胃”“不食”等名目中。直到1985年版的《儿科学》才确定厌食症的名字。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脾虚、气虚、积食等慢性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情绪障碍等因素。口服中药是中医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中药味苦,味怪,孩子很难接受。多数家长不能给孩子用药,依从性低,影响疗效。对于厌食症儿童,药物饮食疗法不仅具有疗效和营养价值的双重治疗效果,而且满足了儿童口味的需要,更容易受到儿童的欢迎和接受,有利于提高药物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丁佳君,邵征洋,林成雷,詹璐.激光针灸联合调中饮对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胃泌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1):902-904.
        [2]林爱弟.参苓白术散联合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与小儿消食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09):36-39.
        [3]连俊兰,王海云,詹璐,邵征洋.调中饮对儿童厌食症脾虚肝旺证临床疗效及胃电图、血清锌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J].中医儿科杂志,2020,16(01):42-46.
        [4]靳红光.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厌食症74例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3):2085-2087.
        [5]黄瑶琴,赵芳芳.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儿童厌食症患者的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04):453-455+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