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   作者:邓国华
[导读]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均衡的发展能力。
        邓国华
        身份证号:43038119870924****,湖南 湘乡 411400
        摘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均衡的发展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设领域企业要站稳脚跟,从自己的内在角度提高管理水平,实行精细管理,按时按质量完成施工工程。本文主要对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的精细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设项目;精细化施工管理;强化措施
        引言
        建设工程中完善的管理模式满足要求,以现有体系和机制形式要求为基础,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地区实际指标为前提,反映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改革阶段的主流趋势。分析此次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后,存在施工准备不足、施工进度问题、施工人员素质提高、协调不足等问题,要求管理组织精细部署、施工管理模式精细化、加强施工技术和材料管理、确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实施施工管理工作等多种管理工作,提高优势。
        一、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原则
        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细化管理的长远规划原则,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和细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和企业相关行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对施工过程管理进行长远规划,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细致的指导;其次是全面发展的原则。施工现场涉及的管理内容很多,涉及的管理范围也很广。单一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管理需求。要协调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施工过程的特点协调施工管理的各种要素,保证施工过程与国家相关标准的一致性,从制度建设的统一发展和监督上明确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以满足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要求。最后是明确管理目标的原则,确立了现场施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从根本上说,它在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过程安全的基础上,细化了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措施,明确了目标主体责任,强化了目标管理体系,构建了系统管理机制。同时,结合建筑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市场为目标,以制度为原则,以措施为手段,细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发展。
        二、加强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措施
        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覆盖建设全生命周期,其细则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施工测量精细化管理、施工监理精细化管理、施工检验精细化管理;设备材料、施工质量和施工组织协调的精细化管理。
        2.1 施工测量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精度,施工前必须准确测量现场。为保证测量精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测量中心设立专门人员负责测量工作,测量仪器的种类、精度和数量必须满足工程需要。精细化施工测量管理必须首先认真设计施工测量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测量中心审查,最后经测量中心批准后实施;其次,所有的测量工作都必须经过测量监理工程师的检验,测量中心可以根据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最后,在建筑结构施工前,必须对施工放样控制点进行测试,只有点准确后才能进行施工放样,并详细记录控制点的测试结果。
        2.2 施工监督管理
        施工监理是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措施。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监理计划、编制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进行监理交底;组织设计、施工、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审查施工图纸;审核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精品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管理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管理三个部分。质量前管理包括:审查施工单位安排的施工队伍的技术质量和人员配备;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责任人员;工程所需半成品、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使用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未经技术鉴定或者使用效果不明确的,禁止在施工中使用。明确施工所需重型设备的机械性能,经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各施工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

对于隐蔽工程和主要工序,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签证后报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并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针对建设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和特殊工程,监理工程师在检查中有疑问时,必须进行试验和复检。
        事后质量管理: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参加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会议,指导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审查建设单位提交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质量检验报告;建立工程监理技术档案。
        2.3 施工检查管理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检查管理。施工检查主要包括验证检查、验收检查和监督检查。精细化施工检验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检验必须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其品牌、规格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并符合材料供应和设备采购合同的要求;现场检验取样部位应具有代表性,检测中心应了解取样部位的施工工艺和工作条件;检查复核混凝土配合比,核实基础、主体结构等重要结构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工程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施工质量应100%频率进行检测,并及时准确地提交检测报告,以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2.4 设备和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设备材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设备材料供应管理方法、可行的设备材料供应执行计划和合理的设备材料供应管理流程,围绕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三大目标,实施设备材料供应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实现设备材料管理的规模化、程序化、制度化和高效化,确保建筑工程的正常实施和投资计划的顺利完成。设备材料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供应商根据各项技术指标提供的设备材料的生产、交付、运输和现场检验;设备和材料应在现场单独堆放和加工,并严格管理。严禁相互移动或混用。设备和材料应按规定的频率取样,送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建筑工程施工。
        2.5 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要进行过程控制,确认外观施工质量和其他容易判断的部位;质量控制人员应根据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系统的抽查。如判定不合格,应向施工管理人员提出,并提出质量改进措施,直至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所有与建筑质量有关的验收文件必须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指定的负责人签字认可;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日志、技术交底、放样和复测资料齐全,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合格证、成品或抽检资料真实完整;质量管理资料应规范,相关文件应及时归档。
        2.6 施工组织协调管理
        施工组织协调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保证。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主要包括现场例会和专题会议的管理,其细化措施主要包括:现场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每周召开一次,参加人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及其他相关监理人员、技术负责人、承包商项目经理和相关承包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应根据需要组织召开专业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技术方案、工程进度、安全文明、质量、投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及时研究和处理与工程有关的问题时,可以召开专业监理会议,监理单位负责整理监理会议纪要,并及时分发给有关单位。
        三、结论
        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是加强建筑施工管理领域的重要措施。通过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建筑施工各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细致的施工管理措施。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应用,彻底解决了以往建筑行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职责更加明确,流程更加规范,过程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有利于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朱家琳.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居舍,2019(33):159.
        [2]赵健.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2):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