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伦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43
摘要:我国铁路建设总里程正在飞速增长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铁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但经过漫长的建设周期,多数铁路线路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尤其是处于城区内部的废弃铁路设施,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阻碍。这一部分低效利用甚至荒弃的土地一般穿越城区,占有较好的土地资源,本文根据既有废弃铁路对城市所带来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利用的策略,盘活废弃资源,激活城市活力。
关键词:废弃铁路;土地资源;空间利用;策略;
1 研究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国民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增大,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各中大型城市纷纷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便适应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将众多传统企业迁移出城区范围,为蓬勃发展的高新科技等产业腾出合适的发展空间。至此,城区内部以前服务生产企业的铁路专线逐渐荒废,这一类型的铁路线路占地较为狭长,用地位置较好,对线路两侧城市空间的分割较为严重,与周边高速发展的城市空间形象显得格格不入,阻碍两边的交通,管理混乱,成为各大城市城市中心区的一道伤疤,这一类的消极空间也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废弃铁轨彻底拆除改造的的费用较大,对政府来说完全的更新改造利用较为困难,所以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对这类空间的利空改造积极性不高。客观来说,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废弃铁路线占有大量城市优质的土地资源,隐性价值较高[1]。所以如何因地制宜的提出空间利用策略,在存量土地上最大限度发挥出废弃铁路用地的社会经济价值,以达到重塑城市空间形象的目的是我国诸多城市面临的关键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来说,学术界公认全球范围内最成功并具有借鉴意义的废弃铁路改造再利用案例来自纽约高线公园,该项目位于美国曼哈顿,废弃的高架铁路线穿越城市而过,悬在城市当空,对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景观改造,采取了较为独特和新颖的设计手法,并建立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建成运营后对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形象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带动周边区域的活力,形成城市当中新的活力增长点,故而成为了废弃铁路改造的正面典型案例,引得世界各地城市纷纷效仿。
我国很多城市的废弃铁路线路较长,部分路段位于旧城不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小,两侧均为荒地或危房﹒如盲目套用高线公园的建设模式,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或将面临游人稀少,公园荒废的尴尬情况。故此,本研究针对如何高效利用盘活铁路资源,重塑城市区域的功能与形象。
3 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资料翻阅及国内存在此问题城市的实地调研,现将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利用现存问题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重新利用必要性较低
原有铁路设施失去活力,现代的社会与人缺乏老旧铁路的情感记忆,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并不需要传统的铁路设施参与,仅仅作为城市景观,将场地进行重新利用也较为困难。
(二)现状环境较差
废弃铁路线一般穿越主城区长度较长,废弃场地的内部空间狭小的同时长满植物并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场地环境杂乱无章,成为城市形象的一块疤痕。
(三)空间形态较为单一
铁路公园的功能区往往沿着铁路进行布置,因其带状性的特征,道路宽度的狭窄,立面变化单一,很难做到空间变化丰富的效果,极易造成路长、景观单一等问题。
(四)资源点较为分散
一方面引起较长的距离使的有潜力的资源点距离较远,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有可能会对其中一段轨道进行铲除,阻断了整条线路的完整性,其中资源点的连续也会被切断,成为城市中零散的消极空间[3]。
(五)管理混乱
由于铁路线路长时间的失去作用,狭长的用地成为城市中被废弃和忽视的存在,功能空白的用地空间杂乱,管理缺失,也成为了废弃铁路空间利用的一大阻碍。
4 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利用原则
(一)生态原则
现代化城市建设当中更加注重生态原则,在开发设计当中要贯穿生态绿色的指导理念,减小更新改造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和干扰,降低能源消耗以进行生态补偿性设计[4],在对其生态景观治理时应首先因地制宜的选取当地适季的植被,能够耐污染的植被进行设计,以便逐步进行修复工作,选取维护成本较低的植被以便后期管理。
(二)场所精神保护原则
早起的铁路承载着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对场所进行改造利用的目的也是想使其融入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当中去,所以在场所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应避免破坏原有的场所文化及精神,尽可能的保存历史气息。
(三)空间舒适原则
任何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最终都是要以人的使用舒适为最终目的,也就是所说的空间舒适原则,这是建立在生态绿色、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给两者一个物质载体,使城市居民能够在空间中感受到绿色与记忆。
5 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利用策略
(一)在对城市废弃铁路空间进行利用改造时,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区域现状,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交通及功能性质,采用整体定位、分段实施的策略,对于那些交通量极大、横穿交通路线的废弃铁路,可将其拆除,将拆除的废旧钢铁加以回收利用;其它并未对城市交通造成困扰的废弃铁路则可以将其改造成为城市绿色通道网络的一部分。
(二)在对城市废弃铁路空间进行利用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段设计,更要进行全盘全段的统筹考虑,密切结合城市区域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形态,将城市绿地系统、公园、河流、文化广场、开放空间及公共设施等有效衔接起来, 构建一个连续、完整的公共空间廊道。
(三)将原线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保留全部或部分轨道,改造为连续的大型城市公园,这种方式有助于留住旧时铁路所带有的专属记忆和城市发展印记,这样的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和城市发展居民生活可以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四)安全的维护和管理是城市场所得以长期运营下去的关键因素,管理单位和人员要树立保护利用意识,能够理解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区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所独有的特质,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管理措施。
6 结语
对于城市废弃铁路空间利用的研究,我国很多学者都有着完善的成果,但实践运用并不成熟,应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达到将理论融入实践的目的。将整体定位、分段实施的理念运用于城市废弃铁路的空间改造利用中,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在解决城市一大难题的同时,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娟. 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设计研究——以厦门市铁路公园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 2017, 703(05):41-42.
[2] 丁碧莹. 城市更新背景下废弃铁路改造与再利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6).
[3] 刘晶, 金晓斌, 张志飞,等. 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策略分析:方法与实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003):377-390.
[4] 周曦, 李湛东. 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姓名:郭伟伦 (1993.07--) 性别: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