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耀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 上海 200135
摘要: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关键重要环节,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一般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止水帷幕,其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南京中建G02地块项目实例,对该工艺的重难点、施工流程、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实践表明,三轴水泥搅拌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南京中建G02地块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康华路自来水厂旁,东侧为规划道路,南至珠泉路,西至合宁高速,北至康华路。本工程项目的开挖深度为7.8m,基坑的周围应用三轴深层搅拌桩作为围护。工程项目一共计划设置365根灌注桩,其中77根桩直径为800@1000mm,262根桩直径为900@1100mm,28根桩直径为1000@1200mm,围护灌注桩螺旋箍为HPB300级8@200,加强箍为HRB400级2跟14@2000,主筋均为14根HRB400级25(直径1000mm围护灌注桩主筋为26根HRB400级25),混凝土超灌不小于1倍桩径,桩顶嵌入圈梁50mm,主筋锚入圈梁750mm。止水帷幕三轴搅拌桩桩径Φ650@900,桩长18m~19.5m,桩数447根水泥掺量为20%。
为了减小管桩挤土效益,基坑南侧及西侧在2016年12月28日后未施工的止水帷幕,暂停施工,三轴桩基退场,剩余部分应用双轴搅拌桩机进行双排套接施工,桩体间距控制为50cm,桩长同三轴搅拌桩设计桩长,水泥掺量为15%,水灰比控制在0.45~0.55之间。在已经完成的止水帷幕处进行搅拌桩搭接施工,采用“四搅二喷”施工工艺。
2工程施工重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2.1三轴搅拌桩下钻速度和压力控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杂填土,土壤疏松。上部主要为混凝土和砖块,下部为粉质粘土,在下钻过程中容易卡钻,喷浆不均匀。在该地层施工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会导致下钻速度和压力难控制。针对这一地层的特殊性,分别采用以下控制措施:⑴采用跳打方式进行施工。⑵减小喷浆压力。⑶在搅拌或旋喷在该地层时,适量添加粉煤灰。⑷加快提升速度。
2.2三轴搅拌桩施工过程中易夹泥和容易造成缩孔
本工程粉质粘土层,易发生缩颈及夹泥现象,因此,缩颈与夹泥的控制是本工程一个重点。控制措施:采用增大喷嘴的喷射半径和适当的加搅拌叶片,通过换抵挡来降低提升速度,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孔径,确保了成桩效果,达到更好的止水目的。
3基坑支护设计
本基坑长133.4m,宽98.4m,周长393.2m,面积约11363.8㎡,场平(含清淤换填、清障)后现场除施工道路外平均绝对标高+7.41m,工程在进行基坑设计时,将绝对标高设计为-0.4m,同时将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整体围护形式如下:应用一层混凝土和灌注桩进行支撑;基坑外侧采用三轴深层搅桩套接施工进行止水,内部设置管井排水;坑内需加固部位应用双轴搅拌桩形式,在工程项目的北侧位置,考虑到自来水厂局部位置需要加强保护工作,应用高压旋喷桩形式。
基坑开挖深度7.81m,局部集水坑、电梯井区域加深1.5m、2.0m、3.4m,支撑以上首层土在支撑施工前出土完成,土方量总共为90000m3左右。同时在坑内设置如图1所示的水平支撑,并搭设基坑栈桥。
.png)
图1支撑栈桥平面布置图
4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4.1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
4.1.1开挖沟槽
在进行沟槽开挖时,应以测量时放出的控制线为基准,采用挖掘机开挖,及时清理开挖余土,保证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4.1.2设置导向定位型钢
将2根定位型钢沿着平行沟槽方向放置,然后对其进行固定,定位型钢示意图见图3。
.png)
图3定位型钢示意图
4.1.3桩机就位、校正
在机器就位前由当班班长进行指挥并应检查桩的就位情况,如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排除障碍物,确保桩机平稳就位。在桩机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应检查其定位的情况,如果发现定位问题应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桩架垂直度在1/250以上。然后应用经纬仪、铅锤等工具校直钻杆,使钻杆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250范围内。
4.1.4成桩
配制水泥浆液时,应保证其搅拌时间在2min以上,然后对其做滤浆操作,将过滤后的水泥浆液倒入存浆桶之中,并对之做不断的搅拌处理,储存期间避免水泥产生离析,因此应连续进行灌浆施工,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中断的情况。喷、搅施工应用一次往返喷搅工艺,配制水泥浆应分为下沉和上升两个阶段喷完,分别用量占比为60%、40%,施工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成桩施工中,先进行预搅下沉施工,打开搅拌机,进行搅拌和切割施工处理,并用砂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基础。在达到设计深度要求之后,再逐渐开始向上提升,同时保持水泥浆液压入,直到地面完成一个施工单元。在完成一个施工单元后应及时对管路进行清洗,最后关闭搅拌机以及灰浆泵,移到下一个桩位,重复施工。
.png)
图4成桩示意图
4.1.5三轴搅拌桩施工要点
本工程项目在对三轴水泥搅拌桩进行施工时,一次搅拌工艺的应用应保证施工前水泥与原状土搅拌均匀,下沉与提升过程采用喷射混凝土搅拌法,且注意控制钻具的钻进和提升速度,保持匀速状态,同时在钻进或提升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土质类型控制搅拌速度,在粘性土层中速度控制在0.6m~0.8m/min范围内,在粉土、砂性土层中将速度控制在1.0~1.2m/min范围内。在位于桩底的位置处,应进行重复搅拌注浆施工,此外应观察周边地基情况,不能引起周边地基下沉。
在进行搅拌桩施工时,必须注意监测基坑周边的情况,如:沉降量、位移量等,然后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搅拌桩施工的注浆压力、注浆速度等进行控制。在进行桩施工的过程中,应采用错开搭接施工方式,相邻两桩的施工时间间隔应控制在24小时内。当搭接时间过长,会导致搭接不能顺利进行或造成搭接质量问题,应将其作为冷缝进行记录,然后由监理人员、设计人员现场检查确认,然后针对该位置做补救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拌制的浆液搁置时间超过2h,严禁将其再使用到工程之中。同时在施工中还应注意控制桩的垂直度(<1/990)、桩位偏差(≤50mm)、桩底标高偏差(-50mm~﹢100mm)以及桩径偏差(±10mm)等.
4.2三轴搅拌桩施工技术
4.2.1三轴搅拌桩施工过程中,水泥浆的灌注应与搅拌钻孔和提升同时进行,且注意控制搅拌速度和水泥掺量,此次工程依照设计规范将水泥掺量控制为20%,同时在钻进过程中根据土层情况控制搅拌速度,保证整体搅拌速度处于匀速状态。在桩的底部位置处注意进行适当的复搅注浆,同时在成桩施工中做好记录工作,有效保证成桩质量。
4.2.2在施工现场搭设专门的施工平台拌制泥浆,在正式施工前进行搅拌,同时在进行钻进施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方面的工作。本次工程项目施工应用的是PO.42.5级普硅酸水泥,具体拌制标准以试块的报告作为参考标准。
4.2.3施工工艺参数的控制
三轴搅拌桩试验时严格记录好各项施工参数,通过比较,获取最优施工参数。大面积展开施工时须严格按照前面试验所获取的最优施工参数进行。试块制作后,进行编号、记录、养护,到龄期后,送实验室做抗压强度实验。
4.2.4确保桩身强度和均匀性
为保证桩身的强度达到要求,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1)对浆液的水灰比、掺量进行控制,使其满足设计的要求;(2)对下沉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保证搅拌的均匀性,确保原状土能够在搅拌过程中与水泥浆液充分混合;(3)水泥浆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制,不能出现离析的现象,同时在将之倒入存浆桶前应充分搅拌180s时间;(4)在进行注浆施工时应保证其连续性,不能出现注浆中断的情况;(5)当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后,应当立即停止注浆泵、搅拌钻机,待处理完成之后将搅拌钻机做适当提升或下沉,然后维持10-20s搅拌时间后恢复正常施工,避免出现断桩的情况;(6)在施工中外溢的泥土应及时运离现场。
4.2.5水泥控制措施
(1)应做好应用水泥的质量控制,采取单车验收方式,如果为散装水泥,应及时收集磅单,并以此计算出净重,以保证水泥用量得到控制,另外要求水泥供应车辆随车提供质量证明书,水泥进场前应送检;(2)在制水泥浆液时,应依照每桶所需浆液多少进行对应数量的控制,并安排专门人员对供浆情况进行记录;(3)完成浆液配制工作。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三轴搅拌桩单根桩所需要的水泥用量,然后予以对应的水泥量配制。
5结语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止水效果。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一种可靠稳定的基坑支护技术,其施工周期短,施工效果良好。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的评价,发现三轴搅拌桩的基坑支护稳定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S]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
[3]《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YBJ225-2001[S]
[4]邴孝立.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中的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9):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