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亭亭 包婧
山东天诚国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保障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总体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倾向于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进而忽略的了环境效益,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以如何有效促进各方面效益的协同发展,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可持续性城市规划的理念和目标,并提出了具体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性城市规划的理念和目标
1.1理念
城市空间进行可持续性规划是美好的愿景,研究表明,这种规划需要满足一些概念性目标条件,应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一直保持不竭的动力支持。可持续性的理念没有比较固定的概念,但基本条件还应满足。其一,城市的部分公共建设和土地、物资等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地配置,保证促进各领域共同进步,不是仅支撑某一方面的发展,忽略了别的领域的进展。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提高整体能力,在城市群的竞争中获得人才的青睐,保持城市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撑。其二,保护城市原生自然资源。由于人们在以往的建设发展中挥霍了很多自然资源,人们应该吸取教训,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守护生态资源,如土地、矿产、金属、非金属等。为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尽量减少开采,减少资源的耗损。其三,各行业位于城市的位置应合理规划。经济领域的集中式规划可以帮助各种企业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城市环境,可以降低交通方面的成本,帮助企业人员和外来采购人员节省交通路费。其四,居住空间应设置合理。激发人才活力,帮助大众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应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使人们享受平等的生存机会。
1.2目标
可持续性规划是一个立体综合概念,既有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以及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人文历史领域诸多方面的协同规划。其一,人与生态和谐共存。城市的生态空间保持较好的存续状态,可促进环境中人的进步,这是城市建设者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保证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空间规划中,应对各经济领域的长期发展进行整体筹划,管理者不能只关注当下的GDP增长,很多经济成长是以牺牲城市的长远发展作为代价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三,城市的空间规划不能忽略城市的人文属性。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人文历史留存面临拆与不拆的选择难题,一些人认为这些痕迹并非年代久远的历史遗迹,属于近代的人文特色建筑,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选择将其拆除。经济发展的城市魅力不足,难以吸引高端人才。以牺牲城市的审美为代价,不能使城市保留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其四,空间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应保证居民享有平等的生存的权利
2现代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建筑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作为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应该切实做好整体规划布置,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确保建筑设计更为合理可行。伴随着当前各个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多,城市建筑面积呈现出了越来越突出的短缺性特点,如此也就更加需要注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促使城市建筑能够在有限的面积上形成更强应用价值。基于此,城市规划人员往往需要首先立足于整个城市发展进行宏观分析,明确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应用要求,合理为城市中的各类建筑物规划较为适宜的空间,为其提供较为适宜的构建条件。另外,在建筑设计规划中,为了体现可持续性理念,往往还需要促使各个建筑物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积极推广低碳建筑,提高城市中低碳建筑所占比例。
建筑设计应该得到严格审查,充分探讨其是否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比如针对城市建筑工程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效率就需要加大审查力度,以此提升城市建筑的节能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当然,对于单体建筑的优化设计为了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往往还需要考虑到高度以及楼层数的合理设计,在尽量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于建筑物高度的适当增加,以实现对于城市现有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避免出现该方面严重浪费问题。
2.2交通网络规划
城市的交通网络应在空间规划中取得可持续性发展,交通为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不合理的设计使交通网呈现密集化和无序化发展。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增高,对机动车的需求加大,机动车购买量呈现高增长趋势,给交通网的设计造成很大压力。人们需要通过疏解交通密度达成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将停车场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需要建筑规划部门配合相关设计,停车场不能与居住建筑相隔太远,不利于人们方便出行。机动车道应设计一定的车辆承载上限,在商业密集区,增设公共大交通,方便人们就业、购物,鼓励人们采用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在相邻城市间增加城际大交通,避免城际出现机动车拥堵造成社会运行速率降低,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城市交通网要分布均衡,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社区,交通配套设施不能减少,应充分保障出行权益,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2.3土地利用规划
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工作往往还需要最终落实到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上,力求在更好规避土地资源应用中不合理问题的基础上,更好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终维系城市稳定有序发展。在城市土地资源规划利用中,需要首先从宏观层面进行整体分配,了解各个行业发展以及不同功能区的划分要求,进而也就能够合理划分不同土地资源类型,促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更为高效可靠,能够满足各个方向的发展诉求。这也就需要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能够着眼于各个不同产业以及功能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基于整个城市空间特点和土地资源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以最大程度上优化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促使其可以支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避免在该方面产生明显限制因素。相应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胜任力,能够在规划编制以及执行方面具备更强综合能力,在确保职责相匹配的基础上,更好优化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特点,尤其是在后续践行方面,更是需要注重做好实时监督,避免出现严重形式化问题和严重执行偏差现象。此外,为了更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往往还需要重点设定合理的空间密度,以此规避可能存在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这也是当前城市内各个建筑群构建需要优先考虑的基本问题,应该充分从土地资源特点、当地日照特点以及居住人员要求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设置最为适宜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空间密度。此外,在涉及工业用地规划时,还需要考虑到后续工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污染因素,进而借助于合理规划位置以及优化防控手段,降低该方面带来的严重环境破坏现象,维系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工作在未来发展中践行可持续性战略要求极为必要,这也就需要规划人员重点考虑到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和效能,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重点围绕着城市建筑、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维系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也就必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深化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同时关注如何将该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去,以便更好推动城市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问题探讨[J].山西农经,2020(8):19~20.
[2]蒋晶容.绿色城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研究[J].经济师,2019(12):23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