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秋梅
[导读] 根据目前我国情况,我国自然资源部正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对于近些年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我国部分地区资源严重匮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王秋梅
        西安市高陵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事务中心  陕西西安  710200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情况,我国自然资源部正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对于近些年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我国部分地区资源严重匮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对现行国土空间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需要重新进行审核,同时,通过对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与实施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路径
        1 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概述
        国土空间的规划是中央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的重大部署。它既是一份统一我国国土空间利用保护的纲领,也是一次对各级政府职能、专业人士的动员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头十年,表现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相结合。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恢复、区域空间规划得到重视以及国土空间规划雏形显现三个方面;第二个阶段我国进入城乡统筹时期,规划重心从城镇空间进一步发展到乡村空间;第三个阶段就是21世纪以来至今,我国逐步走向城市时代,区域性、空间性规划得到全面升级。在21世纪初,我国第二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战略性区域空间规划(如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扶贫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还有很多跨区域空间规划都开始相继涌现,特别是2010年以后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2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分析
        2.1 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齐头并进
        国土规划是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重要的战略部署,有力的加强了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所以,国家必须统筹谋划一项整体性的、科学开发的战略格局,改善区域经济调控理念。
        2.2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为了有效的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形成,需加强对于主体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将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化、农业和生态三类地区。通过对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城市化地区,完善空间布局,提升城区品质。根据新的用途分类标准完善用地布局,明确居住、产业用地等布局,完善绿地公共空间系统、公共中心体系。有利于明确国土规划的发展方向,并且各区域之间有秩序的规范化协调发展。然后对现有主体功能区划进行评估优化,合理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2.3 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加强土地整治规划
        随着土地规划的发展,传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我国的土地规划整治工作也实现了全新的突破,不再只是单纯的强调质量,而是不断的强化质量、数量的齐头并进,推动土地利用更新与优化;结合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可挖潜能力,提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策略。
        2.4 国土空间规划的统一性
        中国面积较大,每一城镇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因此,现在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共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但国家如此之大,乡镇又如此之小,二者之间落实到具体问题,意见的传达和贯彻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首先最重要的是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其次各层级规划侧重点不同,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国家意见首先要传达到省,然后到市,省市再根据中央意见统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这时就要照顾到下面的县乡,而县乡的国土空间规划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省市的指导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地方依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意见,再根据实际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制定规划,保持地方性。

这里的地方性,是相对于统一性而言,统一性要坚持,地方性也要保持,统一性在省市一级就已经体现了,地方性要在县乡一级继续保持。
        3 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路径
        3.1 设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
        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响应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多规合一”,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这是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设置的共性要求。
        另一方面,指标设置要突出每个城市的个性,反映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期性指标进行调整,可增加与地方特点相适应的指标,也可选择部分预期性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3.2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流程
        国土空间规划流程:(1)开展“双评价”“双评估”工作;(2)开展各类专题研究:对战略发展方向、生态修复、综合交通、人口、经济等部分做专题研究;(3)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完成送审:编制具有全域全属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注意把控本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度;(4)征求各方意见:各局委办对规划草案联合审查,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征求公众意见,将草案进行公示;(5)落实相关意见完成报批:落实完善相关意见和内容,完成报批稿报上级政府审批;(6)完善内容形成备案:落实批复要求,完善成果内容和形式,送相关单位备案。
        3.3 建全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健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等管理规定,并做好空间规划改革期和过渡期的制度政策的衔接工作。各相关部门依据职能共同完善适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的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金融、投资、城乡建设等配套制度,全面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制度建设工作,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实施。
        3.4 创新以人为本本规划理念
        规划虽然是在某个空间下的跨行业跨领域规划,但为人民服务依然是规划工作的价值导向。在过去,所有规划针对的都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体现在经济发展情况。而如今,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设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民的发展需要为第一目的。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人是空间的主人,城市是人改造的,规划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次,以人为本做规划,不仅按人口总量和分布制定人均标准、实施公共设施均等化的配量,也要为城市里各阶层、各群体的人做规划,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4 结语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大方向已经清晰明了,但是在一些方面依然有些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上,学界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和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和技术标准;另外,各部门也要平等相待、和平相处,摒弃过去政出多门、政策混乱、内容冲突的现象。二是理论指导上,要探索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法规,也没有相关编制条例或编制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通过广泛研讨形成一个统一理论指导的法律规范是十分迫切的。
        参考文献
        [1]林坚,宋萌,张安琪.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J].中国土地,2018,85(25):74-76.
        [2]张翰还.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9-14+50.
        [3]李林林,靳相木,吴次芳.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逻辑路径与基本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1):3-10.
        [4]郇璐琳.基于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土地用途综合分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5]刘舒.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8):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