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萍
山东省成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成武 274200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国土规划的类型也包括很多种,随着发展目标和发展情况的变化,固有的国土空间规划可能出现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问题分析;优化策略
1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指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与整治工作,确保国土空间资源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利用情况可以根据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进行调整,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支持。简要来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被破坏的国土资源的整治活动,只有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才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效利用每一块土地。无论是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还是国土资源的整治活动,对人们未来生存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国家相关规划、整治部门应当对二者引起重视,一视同仁,针对性开展相关工作。然而,由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认识的不足,大多数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重心点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国土整治和保护工作被忽略,使得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2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配套法律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自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至今,虽然已完成大量准备工作,并取得诸多显著成果,如建设太原城市群、培育中西部城市群,等等。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仍未形成全面化的法律体系,难以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各项具体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参照与法律支持。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国土规划立法滞后、部分法律条例相互冲突、规范内容模糊不清、缺乏主干法律体系等问题。以此为诱因,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较为僵化,缺乏规划重心。例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当中,土地利用规划章节的具体条例内容较为模糊,没有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实施流程、相关要求进行明确规定。从宏观发展及建设监督来看,尚未构建起统一化、标准化、全面适用的法律体系。
2.2规划实施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现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主要以监督、编制以及实施管理机制为主,以各级地方政府为参与主体,缺乏配套决策及制约机制,社会各行业、领域及人民群众的实际参与度有所不足,使得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与实际发展需求产生出入、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同时,随着国土空间规划范围及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将导致各级政府的审批范围持续扩大,不但将对国土空间规划及执行复杂程度造成不利影响,还将与我国管理改革理念相违背,最终导致国土空间规划缺乏活力,无法有效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环境。
3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点研究
3.1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及早构建起较为健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结构框架、明确界定各部门职能范围、统一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目标及发展理念,确保各层级之间的紧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得到贯彻落实。对这一目的的实现,应做到以下几点:横向协调。对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完善,明确各部门机构的具体职责范围、统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标准及实施要求,确保各规划从属关系以及横向协调保持稳定一致。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各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强调为耕地红线、城建线以及生态线提供有力保护,将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乃至明确国土空间开发思路、确定开发模式的核心基础。无论出于任何角度,都禁止跨越以上“红线”。
当出现跨越“红线”问题时,根据职责体系,对相关部门机构及主管人员进行追责处理。
3.2相关工作者需强化认识,拓宽眼界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国土是具有主权意义的物质空间。国土具有区位、权益和实物三位一体的性质。国土空间规划要认真研究地理环境的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国土空间规划应该遵循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和生产布局规律。区位论在科学上也就是生产布局理论,区位论强调区位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突出市场对于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除区位论外,生产地域综合体理论也是重要的生产布局理论,生产地域综合体理论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科学发展,生产布局可以按照市场供求关系、产品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过程和基础设施共享等优化生产布局设计和地域经济组织。依照生产地域综合体理论,科技发展,理性增长和宏观调控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是政府管辖空间,各级政府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主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区经济”的现象明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既要尊重区域合理权益,通过建立利益诱导机制,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区域合作和竞争活力。与此同时,国土空间规划还必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消除诸侯经济和生产分割的不利影响。国土规划要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经济区、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带的建设。
3.3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
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应构建反馈机制,全面掌握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所面临问题及出现原因。同时,以此作为主要参照,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国务院、地方政府持续对法律法规、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体系进行完善补充,切实做到自顶层至基层的全面性法律法规完善。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国土空间规划法》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应重点对其进行优化补充,确定其法律主体地位。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选择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陆续推出相关地方性法规,基于总体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针对性构建配套的规划体系,确保上下层级法律法规体系相互响应,最终达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能的目的。
3.4国土空间规划需始终遵循绿色生态原则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应该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潜力。也必须看到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经济优势变成市场优势、竞争优势,需要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例如“绿水青山”通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变成农村致富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旅游休闲健体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的一部分,形成了有效的旅游市场需求。我国近年来猪肉供应紧张,一方面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所致;在经济发达地区因环保压力限制生猪产业的发展,零星散养农户大量快速退出养猪行列,土地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猪的要求不相适应,在零星散养户大量退出后,规模化生产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供应能力密切相关。适应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振兴,自然保护区和耕地保护区建立等各项需要,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和政策不能一刀切。
结语
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新任务,其核心任务就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实现“多规合一”,为全域全素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坚实依据﹒因此,要做好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在之前主要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把握战略高度,强调刚性管控,细化要素布局,完善管控规则,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陈铭.新时代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9(06):122-123.
[2]张显锋,罗杰.关于如何编制国土规划的几点思考[J].门窗,2018(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