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柳海霞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数量的增加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柳海霞
        身份证号码:15212219830801****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数量的增加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设计的安全性,是支撑建筑物稳定性、可靠性的标准,同时也是人们切实关注话题,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对建筑事业发展有着较为关键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措施
        1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分析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是由多种构造相互协同而组成,不同的构造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要能够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多道防线原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则是安全性,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要能够遵循多道防线的原则,即高层建筑因外部作用力而出现损伤,在建筑的某一构件出现损毁或故障时,其它构件仍然能够发挥支撑作用,进而有效缓解高层建筑损毁对内部人员造成的伤害。第二,刚柔并济原则。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刚性原则则要求结构设计中要能够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刚度,刚度越大,建筑的稳定性则越强;柔性原则则要求建筑结构设计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居民的审美需求。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
        2.1牢固性不够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构的牢固性对建筑质量的整体安全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高速变革,建筑工程设计较差的牢固性已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现阶段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部分结构的牢固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对建筑工程结构造成严重危害,但如出现特殊事故,局部的不稳定,就会导致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在实际结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牢固性较差的问题。此外,在实际结构设计的环节中,混淆构造柱以及承重柱会来带较大的安全事故。具体体现在土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构造柱以及承重柱的设计,导致在遇到地震的自然灾害情况下,由于构造柱做了承重墙进行使用,基础不牢固,进而对建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2规范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规范的相关规则缺乏完善,导致了权威性以及约束性无形中减弱,出现了工程质量较差的局面。此外,部分建筑工程使用年限为几年,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墙壁开裂、变形等问题,探析其因素发展,其结构设计的安全规范设计交底。较比国外建筑工程而言,我国规定的办公楼楼板承受的活荷载值为200kg/m2,而美国是240kg/m2,英国是250kg/m2,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建筑标准较低,导致了建造出来的工程质量较差。
        2.3耐久性问题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安全性不仅指建筑工程项目结构使用的过程中,其表现出所设想的那种安全效果,同时更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长期性的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耐久性。木建筑结构的耐久安全性,耐久性通常指在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可以在规定的年限中发挥其正常功能,如耐久性存在明显差异或表现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会对后续使用造成一定影响,同样会对后续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威胁。这一点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同样并不少见,在对于需要长期性使用的建筑工程而言,结构设计的耐久性较为关键。此外,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温度、雨水、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规避外界因素对建筑结构耐久性造成影响。
        3全面提升建筑结构安全质量的具体措施
        3.1强化建筑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于建筑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加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和加强对安全施工的强调,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操作,从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施工安全质量。


        3.2加强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维修加固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之后的施工过程来说,必须定期对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以及定性进行检查加固。由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评定建筑物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定期对建筑结构进行维修并加固,以此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全面提升建筑设计的安全质量。
        3.3加强对于建筑结构体系整体合理性的重视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在设计建筑结构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目前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于建筑结构的承重设计与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建筑施工材料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分析研究,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结构图平面的方案设计,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建筑建筑结构各方面各角度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如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发现土质地貌结构存在一些特殊问题,需要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设计合适的结构,例如一些潮湿塌陷的场地,需要加强对于地基的处理,来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防震性能。
        3.4全面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建筑的施工来说,其整体的安全性与建筑设计人员专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开展相关的设计专业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来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加强对于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知识考核,激发设计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设计人员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视,提升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来确保整体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质量。
        3.5加强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来说,可以通过应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来提升其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应用数字画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性感,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合理调整相应的设计方案,对建筑整体的抗震比例及相关的设计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设计行业中。因此,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设计。
        4做好新技术应用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新技术。例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在现有的设计过程与软件的基础上,实现结构信息一体化,完成三维模型的制作,在实际进行三维建筑结构模型修改时,能够自动完成关联模型结构的更新,还能够基于不同建筑结构之间,完成碰撞检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做好Revit接口转换非常重要,通过采用三维结构模型,在转换接口的帮助下,直接实现Revit模型的转换,比如可以采用广厦Revit转换接口软件可实现广厦模型和PKPM模型到Revit模型的转换,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与安全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同时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是提高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乔玉瑞.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7):102,105.
        [2]黄远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思考[J].四川水泥,2017(7):90.
        [3]李忠.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建议[J].低碳世界,2017(19):176-177.
        [4]李海虹,路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7(11):122.
        [5]唐标.关于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51):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