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
商丘工学院 476000
摘要:绿色建筑是在生态化发展模式下,并且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理念指导下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与发展是一种必然。概括来讲,它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可以理解为“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环境污染
1绿色建筑的内涵
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由于地域、观念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差异,日前还没有统一,但是,对于其木质的内容还是体现出了一致性,主要表现为:①减少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环境的负荷和影响:②为人们创建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③与环境融合,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要追求最佳的环境效益。建筑在建造之初就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之中,建成后即与相邻建筑、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将其与环境分离开来进行设计,而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使用目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将其与所在区域、所处环境整体考虑,通过权衡比较,使设计效果达到最优。这种方法体现了建立人性化居住环境、尊重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人文关怀,技术运用适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建筑与社会环境工程的要求。
2、高效绿色原则
此原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方面是减少对物质资源的消耗,通过对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以及建筑体系的选择,降低建筑对资源、能量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合理设计,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第二方面是无污染,避免选用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材料的无害化,提高材料的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率,减少浪费,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用。其具体做法为实现建筑材料无害化、加强建筑材料重复循环使用、并对建筑实施及运营过程中排出的废物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无害化处理,体现了降低能源消耗与开发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化要求,从而实现舒适健康的室内外环境。
3、灵活多适原则
为避免建筑过早废弃,使其能够得到再次利用提高建筑利用效率,节省建造新建筑所需的重复建设费用及资源的消耗,在设计中要灵活采用适应性设计策略 (包括适应性改变、长寿多适概念、灵活性设计概念和合理废弃概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将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基点,采用适应多变的设计策略,提高建筑设计的可实现性。
4.健康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可持续的长久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要在维持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和谐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极限之内统筹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强调:“地球只有一个,但世界却不是。我们大家都依赖着惟一的生物圈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我们是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呼吸空气的动物。我们在生态圈内按国家和地区分出界限,但是它仍然属于一个整体。”可持续性的要求是有利于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平衡,能保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
3 绿色建筑设计一般程序
绿色设计是工程绿色工程实现的基础,如果设计偏离了绿色建筑的要求,那么无论是建筑施工、材料采购,还是最终的建筑成果,都无法实现可持续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有:需求论证、方案设计、寿命周期评价、施工图设计等。
需求论证是通过对工程概论的表述来明确建筑需求的必要性、可能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并对这些需求提出论证。
结合建筑工程的绿色化要求,以及同类建筑、同类工程的实施经验,对建筑效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方案设计要在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综合各专业、各部门的力量,对工程进行技术的选择与论证,己达到使工程项目在布置上紧凑、流程上顺畅、技术上可靠、施工上方便、经济上合理的目的。根据进行工作的深入程度,大致上可分为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主要是确定改造项目的范围、达到的功能要求、技术档次与水平以及改造的总体布局,着重要对方案的绿色化水平、设计是否符合绿色标准进行审查;对于较为复杂与大型的改造项目,要进行技术方面的深入设计,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解决工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为工程提供技术上的有力指导。
建筑方案设计是需要进行系统分析的综合过程,需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从而实现对设计的系统优化,此时就需要进行寿命周期评价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后,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进一步优化,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要根据己完成的方案设计文件及主要的设备订货情况进行编制。
4 “目标论”、“过程论”对绿色设计的意义
目标论是指对绿色建筑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目标的设定,最大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总结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构成绿色建筑的基本框架:
(1)绿色建筑对于环境的保护、绿地的保护和开发、土地的节约等都有要求,使建筑工程既能抵抗不良的气候、自然环境,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绿色建筑要确保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主要包括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的利用;
(3)绿色建筑重视室内环境,要防止室内的空气污染,保证维护结构有良好的保温通风作用;
(4)绿色建筑重视历史文化传统、文物等的保护,对建筑物附近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5)绿色建筑追求建筑整体的性价比,确保低建筑成本的同时,完善实现建筑所要达到的使用目标,实现建筑整体的经济合理。
而过程论则是将时间维度引入绿色建筑理论,认为绿色建筑是一个伴随在建筑全寿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持续概念:
(1)在开发决策阶段,绿色建筑针对建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效益以及风险进行统筹考虑,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在规划阶段,绿色建筑重视规划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与和谐性,综合分析场地与环境,确保其和谐关系,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3)在设计阶段,对建筑物进行绿色设计时采用整体性的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平面、技术措施等因素,从建筑整体的角度进行设计;
(4)在施工阶段,建筑与环境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要确保建筑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的方法,减少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阶段是环保要求的直观体现;
(5)在运行维护阶段,确保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目标都能够实现,遵循设计中的环境目标,进行系统控制,通过相应技术和方法降低系统能耗,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营运水平。
总而言之,目标论是从一个静态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绿色建筑的诸多方面,过程论则是从动态的角度为我们指出了绿色建筑实现的途径和方法。这两个角度都对建筑设计产生一定的启示,即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建筑设计的过程与结果同时考虑,二者并重。要实现绿色改造,就要实现过程与目标的平衡,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要贯彻绿色建筑的思想,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教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20(11):105-107.
[2]张斌.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陶瓷,2020(09):112-113.
[3]程海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思考[J].明日风尚,2020(16):13-14.
作者简介:陈钰(1996.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