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郝继震
[导读] 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人们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变化,各种建筑如雨后的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建筑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郝继震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3
        摘要: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人们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变化,各种建筑如雨后的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建筑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保证每一环节都不出错,保质量的竣工,这样可以保证建筑质量。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我国管理水平相比国外,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设过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防治对策
        引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飞速的进展,同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墙体开裂、屋面漏水等问题比比皆是,需要引起重视。建筑产品不是普通产品,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错误都会对后续项目,尤其是一些隐蔽项目产生负面影响,都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重视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十分必要。
        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
        1.1屋顶发生渗漏现象
        屋顶基层渗漏渗水是现代建筑常见的一个质量安全问题,钢筋混凝土和其他屋面防水卷材容易就会出现渗漏质量问题。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基层渗漏的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屋面结构基层积水清理不干净,钢筋水泥结构基层变形,混凝土基层配比不合理,施工前基层脱水处理工作确实做得不好,施工工程完成后未及时进行完全合格的基层维修处理工作。屋面墙体卷材基层渗漏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由于屋面卷材基层处理不当,平面过于潮湿,屋面卷材局部基层结构不合理,环境湿度温差变化过大,导致墙体卷材基层老化腐蚀程度不断加深从而直接造成卷材渗漏。
        1.2混凝土出现裂缝
        在建筑施工使用过程中建筑混凝土墙体裂缝经常会发生,这种裂缝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墙体会长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而导致建筑混凝土裂缝的行成,进而加快了建筑混凝土墙体表面的自然水分大量蒸发过快。此外后期检修维护不好还会使其外部零件体积大幅度缩小。同时由于防水混凝土内部防水湿度比的变化不明显,进而形成内外应力不匀均的现象,从而容易导致防水混凝土墙体表面容易出现许多裂缝。其次由于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长期暴露于湿度较大的混凝土组成部件及其表面的温湿度水平变化明显,混凝土在加工制备时往往含有大量的酸性泥浆,使得的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最后是在搅拌钢筋混凝土时出现搅拌时间过长的现象,水泥砂浆表面可能会开裂形成许多水泥砂浆和涂层并会加速搅拌混凝土的应力开裂。
        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防治对策
        2.1完善材料管理环节
        首先,需要不断提升材料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企业要划分专业的工作岗位,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材料分类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材料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根据材料的形状、规则、施工类型及性能进行存放保管,避免由于存放环境题及存放方式问题对材料质量造成影响。其次,要在企业中开展限额领取材料的管理体制。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进程,把控好工程材料的使用量与限额,加大对材料领用管理的力度,避免出现工程材料浪费的现象保证企业施工成本。再次,对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剩余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应用到其他环节施工过程中,从而发挥出材料的使用价值。最后,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管理制度,要让材料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采取制约与激励的奖惩机制规范管理人员的日常操作。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收集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反馈,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进而不断降低企业材料成本,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材料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工作,提升材料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2严格技术交底
        一个项目工程在施工建造之前施工单位一定要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项目工程的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有效沟通,并与设计单位签订完善的技术交底文件,将其作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技术交底过程中,应该重点明确施工关键环节,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并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建设。在具体的项目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对于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和或者监理工程师所提出的方案变更情况,技术变更情况以及设计变更要求应该及时作出补充,执行前期所签订的书面技术交底方案,并在设计方案当中详细的标注更改的内容,更改的目的以及具体的施工要求。另外在施工建造之前,施工方也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地调查和勘测,准确地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并进行有效的测量放线,掌握全面详细的信息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建造。各种测量结果出台之后,严禁随意变动并做好详细地登记和记录工作。另外对于施工单位的各种测量记录,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也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复查,由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确保测量的质量。
        2.3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建筑质量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如若能够合理把控现场质量,就能够有效预防日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首先,在开始施工前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全方位调查具体施工地点,随后全面细致地检查将要使用到的设备、材料等质量,并且还需要定期检查机械设备,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施工质量。其次,需要加强监查施工现场的工作力度,以便于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施工质量问题发现并进行解决。并且一旦出现问题需要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问题不断恶化而导致质量问题出现。值得一提是必须严格根据规定流程来开展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再者,质量管理人员可以结合此次施工前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将其比较具体施工进度,如若实际施工进度出现拖延情况,就要求及时找出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确保整体施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4应用BIM技术
        基于BIM与BIM+技术的BIM5D管理平台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通过BIM+互联网、物联网、通信技术、射频识别设备、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仪、GPS等技术和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人员、建筑实体、设备机械、BIM模型等联系在一起,实现人、建筑实体、机械设备等的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监测和管理等。同时,将BIM信息模型导入质量管理平台,实现BIM模型与质量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进行资源的有效共享与管理工作;通过物联网将施工现场的各个构件与BIM模型进行对接,可以输入、输出建筑物各部件、部位的相关信息,这样每个部件与部位都具有独特“身份”,提高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再者,工程实施人员也可通过基于BIM技术的轻量化移动应用质量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组织协调、信息和权限分配,实现对建筑产品质量的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和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居住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建筑施工企业应理性面对当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策略,为建筑质量保驾护航,真正提高我国建筑管理水平,为人们的居住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1]曹然.如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530.
        [2]刘朋.试论如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J].科技管理,2020(7):187-188.
        [3]戴宏儒.试论房屋建筑质量管理的提升措施[J].居舍,2019(15):130.
        [4]白洪福.探讨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J].商品与质量,2020(45):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